2025年7月4日,重慶移通學院綦江校區“綦”跡——紅研戎光・薪火信承鄉村振興促進團走進綦江區安穩鎮羊角村。團隊成員懷著崇敬之情,訪談了老黨員兼退伍軍人蔣其書老人,旨在了解其入黨經歷、軍旅生涯,挖掘安穩鎮紅色文化,傳承和弘揚紅色精神。
安穩鎮,作為一處有著深厚紅色底蘊的地方,擁有安穩紅一軍團二團指揮部舊址,每年吸引著眾多游客和學習者前來緬懷先烈、汲取精神力量。“綦”跡團隊此次到訪,正是希望借助老人的親身經歷,讓更多人了解這片土地上的紅色故事,將紅色精神更好地傳播出去。
蔣其書老人出生于1956年,197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他曾是一名汽車兵,退伍后一直生活在安穩鎮,見證了小鎮在歲月變遷中的發展,歷經了文革和改革開放等重要歷史時期。當團隊成員見到老人時,雖已年近古稀,但老人精神矍鑠,眼中透著堅定與溫和。
談及軍旅生涯,老人的眼神中閃爍著光芒,仿佛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他回憶道,自己曾多次開車前往西藏運送物資。在那個年代,通往西藏的道路可謂是艱險重重。“那些路,大多是土路,有些路段還特別陡峭,旁邊就是懸崖峭壁。”老人說道,“一到冬天,路面結冰,車子很容易打滑,稍不注意就會有生命危險。”除了道路條件惡劣,物資匱乏也是一大難題。途中常常找不到合適的補給點,戰士們有時候只能忍饑挨餓,但即便如此,沒有一個人退縮。他們心中只有一個信念,就是要將物資安全送到目的地,為邊疆的建設和穩定貢獻力量。老人的講述,讓團隊成員仿佛看到了那一輛輛滿載物資的軍車,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艱難前行,戰士們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畫面。
說到入黨初心,老人神情莊重。他表示,作為一名退伍軍人,深知國家的需要就是自己的使命。“當時就想著,自己要為國家做點什么,要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老人樸實的話語,卻蘊含著深厚的愛國情懷和對黨的忠誠。在那個特殊的時代,無數像蔣其書老人這樣的熱血青年,響應黨的號召,義無反顧地投身到國家建設和發展的浪潮中。他們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詮釋著對黨的信仰和對國家的熱愛。
老人還向團隊成員展示了他獲得的“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這些榮譽,是對他多年來堅守初心、默默奉獻的最好見證。看著這些榮譽證書,團隊成員深刻感受到了老人背后付出的努力和汗水,也更加明白了一名共產黨員的責任和擔當。
在訪談過程中,老人雖未對青年學生有過多的言語期望,但他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為在場的青年們樹立了榜樣。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青年們要珍惜當下的美好生活,要勇于面對困難,要有為國家和人民貢獻力量的決心。團隊成員們紛紛表示,從老人身上學到了堅韌不拔的意志、對黨忠誠的信念以及無私奉獻的精神。
此次訪談活動,是“綦”跡團隊“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與蔣其書老人的交流,團隊成員不僅深入了解了安穩鎮的紅色文化和老黨員的光輝事跡,更在精神上受到了深刻的洗禮。他們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把所聽、所感、所悟帶回學校,傳遞給更多的同學,讓紅色精神在校園中生根發芽,激勵更多青年學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撰稿:張浩、張檬
攝圖:張洋、牟浩源、劉頔
供稿:重慶移通學院——綦跡-紅研戎光・薪火信承鄉村振興促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