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邵陽學院學子暑假三下鄉:服務團以心理游戲與拼音課堂點亮童心
(通訊員 呂皓)2025 年7月5日,在斑駁的課桌椅間,一場關于 “心靈聯結” 與 “語言啟蒙” 的故事正溫暖上演 —— 通過趣味心理輔導游戲與普通話拼音教學,志愿者們用青春筆觸,為鄉村孩子勾勒成長的新圖景。
“三二一,看這邊!”:游戲里的心靈破冰
教室后排,志愿者周恩杰揚起右手,大聲喊出 “三二一,看這邊!” 的瞬間,孩子們的目光如被磁石吸引:有的敏捷捕捉手勢方向,有的因反應不及捂嘴偷笑,角落里的姚芊芊卻緊攥衣角,頭埋得更低了。
這是實踐隊專為鄉村孩子設計的 “注意力互動游戲”。考慮到許多孩子因留守、環境封閉而性格內向,志愿者們希望通過簡單的眼神跟隨、動作呼應,打破陌生壁壘。發現姚芊芊的局促后,團長施祿蹲下身,將手勢緩緩指向窗外的石榴花:“姚芊芊,看!那朵花在和你打招呼呢~” 當姚芊芊怯生生地抬頭,恰好對上晃動的手指,驚喜與羞澀交織的笑容,在她臉上悄然綻放。
隨著游戲推進,“猜錯啦!”“我贏了!” 的呼聲此起彼伏。原本沉默的姚芊芊開始主動追著志愿者的手勢轉動腦袋,額前的劉海隨著笑聲輕輕顫動。志愿者呂皓感慨:“當孩子們放心地把目光交給我們,信任的種子就已經埋下 —— 這比任何理論都更有力量。”
(圖為志愿者與學生玩小游戲呂皓供圖)
“mù 暮,jǐ 脊……”:拼音課堂里的世界之窗
黑板上,“普語啟航” 四個彩繪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志愿者雷佳握著粉筆,在 “暮色”“脊梁” 旁認真標注拼音,身后投影幕布上,詩歌《祖國》的字句如溪流蜿蜒:“峽谷 / 涌起多少命運的顛簸……”
“同學們,‘暮色’是夕陽給云朵染的紅紗裙,‘脊梁’是支撐房子的大梁,更藏著咱們民族的骨氣!” 雷佳指著教室的房梁,把抽象漢字與生活、家國聯結。起初,孩子們的跟讀帶著方言的慣性:“jǐ 脊” 被讀成 “qǐ”,“mù 暮” 和 “mò 墨” 傻傻分不清。志愿者們便編起順口溜:“脊梁脊梁 jǐ jǐ jǐ,撐起天地不彎腰!” 還把拼音卡片藏進粉筆盒,玩起 “拼音尋寶” 游戲。
最動人的蛻變發生在姚芊芊身上:當詩瑤教到 “脊梁” 的故事時,她突然舉手:“老師,我爺爺說,咱們村的老橋也是‘脊梁’,扛著大家走了幾十年!” 稚嫩的解讀里,知識已化作對生活的洞察。而投影里的詩歌,也不再是冰冷的文字 。孩子們跟著念 “沖刷百年污濁” 時,眼神里跳動著對語言與家國的懵懂好奇。
(圖為志愿者教學拼音呂皓供圖)
雙向成長:在鄉土間讀懂 “教育” 的重量
暮色漫過校園時,老槐樹下的笑聲與讀書聲仍在回蕩。心理游戲里的信任、拼音課堂里的求知,如同夏日藤蔓,在鄉土間悄然攀援。這場青春與童心的相遇,無關宏大敘事,只關于一個個被點亮的眼神 —— 而這,或許正是 “實踐” 最本真的意義:以微薄之力,托舉更多人看見光、成為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