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院調研活動
發布時間:2024-08-24 閱讀:
揚中醫文化,承千年德馨
習近平總書記于2016年8月19日出席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時,提到:“要著力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努力實現中醫藥健康養生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為響應國家號召,推廣中醫文化,2024年7月31日,東南大學“妙手回春”社會實踐團隊來到江蘇省鹽城市中醫院進行參觀。在人事科王加華主任的帶隊下,同學們對中醫院以及中醫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
首先,王主任帶著同學們在醫院一樓大廳的文化長廊處對鹽城市中醫院進行了簡單的介紹。鹽城市中醫院始建于1955年10月16日,是南京中醫藥大學直屬鹽城附屬醫院、國家傳承創新項目重點建設中醫院、重點建設地市級中醫醫院,也是國家首批中醫類別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中醫類別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基地。經過60多年的發展,已成為一所中醫特色明顯,集醫療、教學、科研、養生、康復、保健、運動、軍撫“八位一體”的國家三級甲等綜合性中醫院。
在參觀過中醫院文化長廊后,王主任帶著同學們來到三樓的中藥房進行參觀,并請到藥劑科副主任袁華為我們介紹中醫院藥房的概況。同時,袁主任也詳細地為我們講述了藥材制作以及運送的流程。之后,袁主任帶著同學們進入工作區域,深入體驗了抓藥,稱量的過程。
自中藥房的建立以來,醫院對許多細節方面進行了改進與完善。比如用金屬盒子代替木制盒子存放藥材,以達到防蟲、方便處理的效果;在傳統戥稱的基礎上,引進了電子稱用來稱量大劑量的代煎藥,節省了人力物力。其中,袁主任特別提到,中醫院目前正在使用智能速遞系統,便于中藥房向各個病房發放中藥與材料。這大大提高了中醫院的工作效率,也為患者帶來了極大的方便。
中藥房參觀結束后,王主任繼續帶著同學們來到制藥坊進行參觀調研。在中藥的制作與加工的過程中,制藥坊是至關重要的一環。藥材要經過繁瑣的處理步驟,如粉碎、滅菌、烘干、調料、分裝等等,以確保患者拿到的藥品足夠純凈,保質保量。當然,那里的工作人員也指出,目前制藥坊的規模較小,不足以擴大生產與引進新設備,導致藥品制作的規模受限,這需要政府的支持。
離開制藥坊后,王主任接著帶同學們來到了治未病科。在治未病科,醫生會綜合運用中醫藥養生保健技術和方法調理患者身體,改善相關癥狀。 沈佳介紹:“ 比如了解他的體質,另外治未病有很多干預的手段,比如有針灸、推拿,還有中醫的一些特色護理,刮痧、拔罐,還有中藥,有茶飲、有膏方,還有湯藥。 醫生介紹,治未病秉承未病先防的原理,就是采取相應的手段,預防疾病的發生發展,適宜的人群包括:亞健康人群、慢性病人群、更年期女性、腫瘤術后人群等。
在參觀的最后,王主任請到中醫院的郭博士和同學們進行了一次專題采訪。采訪中,郭博士主要就中西醫結合、中醫治療等問題為我們做出了鞭辟入里的闡述,也發表了一些他個人對于中醫文化以及中醫傳播現狀的看法,讓同學受益匪淺。
通過本次中醫院的參觀活動,社會實踐團隊的隊員們看到了傳統中醫文化在新時代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也了解到了當下中醫傳承的部分問題。中醫文化的傳承并非一朝一夕,需要無數人的共同努力與堅守。我們團隊相信,在中醫發展的道路上,會有更多的人并肩同行,中國的醫學治療也將在源遠流長的中醫文化精神下迎接更好的明天!
作者:接翔 來源:大學生網報
社會實踐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