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進廣東省百校聯百縣助力“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行動落深、落實,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用實際行動踐行中共中央倡導的“五育”并舉理念,切實引導廣大青年在社會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7月18日,由廣州華商學院文學院學生第二黨支部組成的紅炬育苗實踐隊繼續前往廣州市增城區仙村鎮西南村開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課和漆扇制作課。
教育深扎根,防罪入童心
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不僅是深刻關聯著家庭幸福的基石,更是社會穩定與和諧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保護青少年的人身安全、積極促進其心理健康發展,對于維護整個社會的安定繁榮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義。在此背景下,加強法治教育顯得尤為迫切與關鍵,它構成了預防與干預的第一道堅實防線。
7月18日上午,紅炬育苗實踐隊開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課。課程伊始,紅炬育苗實踐隊隊員們通過“孫悟空為什么被壓在五行山下”這一問題展開,將違法行為與后果相聯系,激發小朋友們對法律嚴肅性的認識。
在“法律是什么?”環節中,紅炬育苗實踐隊隊員們詳細講解了法律的定義與作用,引導小朋友們思考法律在維護社會秩序和公正中的重要作用。緊接著,課程深入探討了“犯罪與我們有什么關系”,通過真實的案例和生動的講解,讓小朋友們深刻認識犯罪對個人、家庭和社會的巨大危害。
接著,實踐隊員們播放了預防未成年犯罪問題的視頻,視頻中詳細介紹了未成年犯罪的原因和預防措施。實踐隊員們圍繞“不良行為和嚴重不良行為兩者的區別”進行深入講解,引導小朋友們思考如何防止不良行為演變成犯罪行為,加深小朋友們對法律知識的理解,激發他們自我反思和自我約束的意識。
課程還特別融入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小朋友們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培養誠信守法意識、倡導和諧共處等理念,在實踐隊員的努力下,課程成功地將法律知識教育與品德教育相結合,培養了小朋友們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提升了他們的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成功幫助青少年們扣好人生旅程中至關重要的“第一粒扣子”。
穿越千年紅韻,漆扇傳承不息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0月12日至13日在廣東考察時指出:“要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積極培養傳承人,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綻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好、傳承好、弘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于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推動文明交流互鑒、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具有重要意義。
7月18日下午,紅炬育苗實踐隊開展了漆扇體驗課。紅炬育苗實踐隊隊員們首先介紹漆扇的傳統文化與歷史背景,通過播放視頻、提問環節來介紹其制作流程,吸引小朋友們的興趣,增添課堂的趣味性。
隨著講解的深入,隊員們邀請小朋友們親自參與到漆扇的制作過程中。在隊員們的悉心指導下小朋友們戴上手套,拿起大漆,小心翼翼地調配著各種顏色的漆料,每一次的攪拌都蘊含著對美的追求與創造。緊接著,小朋友們用調色棒在同種劃出喜歡的形狀,手持扇子輕輕地在裝著漆料的桶里轉動,每一次轉動都凝聚著他們對傳統文化的敬畏與熱愛。
整個體驗過程中,實踐隊員們始終陪伴在側,耐心解答孩子們的疑問,鼓勵小朋友們勇于創新,大膽嘗試不同大漆顏色的搭配。孩子們的臉上洋溢著興奮與滿足的笑容,在實踐中體會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與傳承的重要性。
當紅色文化融入這方寸之間,每一把漆扇都仿佛被賦予了生命,從細膩的扇骨到流光溢彩的漆面,每一道工序都凝聚著匠人的心血與對紅色精神的敬仰,在隊員們與小朋友們的共同制作下,漆扇讓這古老的工藝煥發出新時代的光芒。
在今天的課程中,紅炬育苗實踐隊隊員們在預防未成年人課中傳授法律知識,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法治觀念;在漆扇制作課中匠心獨運,傳承非遺漆扇文化之美。展望未來,紅炬育苗實踐隊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在西南村的教育田野上深耕細作,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堅定的步伐,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貢獻力量,讓紅色火炬在新時代的征程中熊熊燃燒,照亮青少年的未來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