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興則百業興,產業旺則鄉村旺。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要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鄉村建設水平、鄉村治理水平,強化農民增收舉措”。當前,促進鄉村發展要著重釋放數字技術賦能鄉村產業量增質升的乘數效應。為進一步探究數字技術賦能智慧農業農村發展的作用機理,7月31日至8月1日,南京財經大學微金助農調研團隊在顧慶康老師的帶領下,前往海露集團與粵旺集團進行實地調研。

7月31日,微金助農團隊前往粵旺農業集團有限公司與高層管理人員進行交流。顧老師與項目團隊成員在粵旺集團副董事長劉總的介紹下,對公司的產業鏈管理,智慧特色產業發展進行了深入的了解。公司以食用菌與有機蔬菜等特色產業為引領,憑借前沿技術與科學管理,構建了從種植養殖基地到供應鏈服務,再到智慧農業、新零售業務及農旅綜合開發的全方位產業鏈閉環。

劉董表示:“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數字化技術正在進行顛覆性創新,數據處理也由過去單點單線,走向物、空、天一體化。智慧農業彎道超車,智能化時代加速到來。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數字化驅動行業進一步細分,加速形成農業領域各種社會化專業服務平臺,因此未來聚焦數字化生態農業,是時代趨勢,但同時還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
隨后,團隊成員為更深入了解智慧農業設備的創新,前往粵旺公司的生產基地廣州綠田農業生產公司進行考察,近距離感受從田野間的數字化管理到智慧農場的應用。瞭望前景,團隊有理由相信,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的不斷深化,農業將朝著更加高效、智能語音可持續的方向發展。在對管理人員的訪談中,廣州市綠田農業有限公司吳經理表示:“在如今的智慧水稻種植過程中,前期設備及地租投入較高,利潤空間仍然不足,水稻種植業持續盈利存在很大的發展空間。”
8月1日,項目團隊前往海露集團進行項目調研。團隊成員首先與海露集團市場部總監方總就海露集團特色的農產品營銷體系展開溝通,方總介紹道:“海路集團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緊扣市場對蔬果等農產品的剛性需求,依托中心城市周邊和遠離城市的鄉村等各類型農業種植生產基地相結合的區域性布局的種植生產模式進行發展。”顧老師提出,要確保生產、流通、服務等各環節規范可控,需要結合物流、倉儲等成熟的社會化服務,用科學的企業管理模式運行。項目團隊成員結合之前的相關調研成果進行分享,并與方總一同探索解決方案。

隨后,為更深入了解海露集團在農業數字資產方面的新發展優勢,團隊成員與海露集團行政部蘇總展開更深層次的交流。蘇總向團隊成員介紹了海露集團當前“海露在中國”計劃的實施情況。蘇總指出,在數字化轉型時代,集團大力實施釋放農業數字資產的價值紅利,在國內數據交易市場建設方面成效顯著。同時,集團在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支持農業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升級方面進行了有效地研究和實踐,致力于推動數據要素與農業經濟的深度融合。
調研結束后,項目團隊成員收獲良多,成員親眼見證了智慧農業在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生態循環等方面的成就,這些成功案例為項目團隊成員提供了寶貴的實踐經驗。項目成員鮑宇杰表示:“微金助農團隊將進一步探索如何高效發揮數據要素的賦能作用,推動數據的共享利用和流通交易;探索如何為農業產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數據流通渠道,推動農業數字化發展,為加快建設數字中國貢獻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