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筑夢,古脈今承。2024年7月,浙江外國語學院“瑞安童行者小隊”開啟了志愿服務之旅,以瑞安非遺文化為主線,志愿團隊深入溫州瑞安當地的黨群文化服務中心,面向青少年群體開展了“甌繡之美”“鼓韻新聲”“南戲探秘”等主題活動。團隊設計跨學科學習項目,為青少年提供深入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背景的學習平臺,激發了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熱愛,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實踐體驗培養了學生們的動手能力和文化認同感。
(團隊合照)
在瑞安非遺館,志愿團隊展開了一場非遺文化的探索之旅。非遺館豐富的藏品和講解員生動的介紹,讓成員們仿佛穿越時空,與古老的技藝進行對話。志愿團隊還與講解員交流了非遺保護與傳承的現狀及挑戰,增強了對當地非遺文化的理解,并決心投身到非遺保護傳承的實踐中去。
(講解員為小隊成員介紹活字印刷)
在深入探秘南戲的過程中,志愿團隊有幸采訪到瑞安南戲劇團的負責人。她以滿腔熱忱,向團隊成員描繪了南戲的舞臺風采及經典劇目。談及南戲的未來展望,負責人指出:“南戲的傳承與發展,關鍵在于創新。我們需審慎地篩選以及改編傳統劇目,推陳出新,同時積極創作貼近當代生活、映照時代精神的新編南戲作品,以此讓南戲煥發新生,實現傳統與現代的和諧共生,讓南戲的故事繼續悠揚傳唱。”
(成員與南戲劇團負責人訪談照片)
志愿團隊通過為期半個月的實地調研,在深入了解非遺知識、技藝和歷史背景的基礎上,設計了瑞安非遺文化系列課程,聯合高樓鎮龍騰村黨群服務中心、瑞安市三十七度舉辦了以瑞安非遺為主題的兒童夏令營,將所見所學落到實地。
(兒童非遺夏令營大合照)
夏令營活動期間,志愿團隊為學生們帶來甌繡、鼓詞與南戲的非遺文化課程。甌繡的悠久歷史加深了學生們對本土文化的理解;小組演唱伴奏瑞安鼓詞視頻《武松醉打蔣門神》讓學生們感受到鼓詞的魅力;南戲課堂上的欣賞戲曲、臉譜繪制與服飾設計,展現了學生們對非遺文化的獨特理解和創新表達。
(團隊成員帶孩子們學唱鼓詞)
文化的傳承是歷史的回聲,是時代的呼喚。在與學生們共同探討和體驗這些非遺藝術的過程中,志愿團隊感受到了他們對傳統文化的好奇和熱愛。團隊成員將以這次實踐活動為契機,進一步堅定文化傳承的信念,用生動的形式助力文化的傳承,重現過去、啟迪現在、創造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