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探索低空經濟與鄉村振興的融合路徑,7月2日,商丘工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阡陌云翼實踐隊開展了2025年暑期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第七站-商丘技師學院,實踐隊通過無人機技術研討、農業應用場景調研及農戶需求分析,為科技賦能鄉村振興積累一線數據。
商丘技師學院汽車應用技術系主任李修銀從無人機發展歷程,應用場景及種類維度講解無人機應用技術,主要側重無人機農業服務。他講到,無人機從最初的軍事用途逐步向民用拓展,隨著技術迭代,其性能不斷提升,成本持續降低,為農業應用奠定基礎。在應用場景上,無人機在農業中發揮著關鍵作用。播種環節,無人機可精準播撒種子;植保作業時,能高效完成農藥、肥料噴灑;借助多光譜相機,還能實時監測作物生長,提前預警病蟲害。從種類來看,多旋翼無人機憑借靈活性和穩定性,成為農業領域的“主力軍”;固定翼無人機續航長、速度快,適用于大面積農田測繪與巡查。談及未來,李修銀主任表示,無人機在農業領域前景廣闊。一方面,智能化程度將持續提升,融合AI、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實現自主作業、智能決策,進一步解放人力;另一方面,功能將不斷拓展,在農產品運輸、農業金融服務數據采集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全方位賦能農業現代化轉型。

商丘技師學院專職教師楊秋霞圍繞無人機在農業領域的應用接受采訪,從農戶認知、政策技術環境及使用意愿等維度深入剖析推廣路徑。在農戶認知層面,楊秋霞老師指出,商丘市無人機服務供應商集中于城區,偏遠地區覆蓋率不足,村級服務站或共享模式有望解決技術可及性難題。研究顯示,農戶使用意愿受經濟實力、技術認知雙重影響,年輕、高學歷群體接受度更高,存在“認知高但因成本猶豫”的矛盾現象。針對商丘實際,楊秋霞老師建議:以農業大縣為試點,聯合企業推出“以租代購”服務;依托商丘技師學院開展“理論+實操”培訓,開發方言版操作指南;推動建立村級無人機服務站,結合政策補貼降低使用門檻,為農業現代化注入技術動能。
此次實踐不僅掌握了無人機在農田測繪、變量施肥等場景的實操數據,更以技術調研為切口,搭建起高校智力資源與鄉村發展需求的對接橋梁,其形成的調研報告與解決方案,既為低空經濟在農業領域的精準落地提供了數據支撐,也為鄉村振興注入了科技與人才動能,展現出青年學子用實踐智慧激活鄉村發展新勢能的時代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