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科大“智繪芯途”團隊:躬身展館憶烽煙 八十八載薪火傳
發(fā)布時間:2025-07-08 閱讀:
銘記歷史,勿忘國殤。今年的7月7日是抗戰(zhàn)勝利,民族解放的第八十周年,七七事變也已歷時八十八年,為牢固樹立青年愛國之志,擔當歷史使命,武漢科技大學人工智能與自動化學院“智繪芯途”暑期社會實踐團成員來到了湖北軍民抗戰(zhàn)紀念館重溫武漢抗戰(zhàn)歷史緬懷先烈。
館長萬學工帶領(lǐng)實踐團成員回顧了中國革命的歷史,提到了教科書中歷史事件背后的故事,如國共第一次合作并創(chuàng)建黃埔軍校創(chuàng)建革命軍,來挽救中國的危亡,但在后面的北伐戰(zhàn)爭中,因為“打土豪,分土地”導致雙方之間的合作出現(xiàn)裂痕;飛奪瀘定橋事件,他指出,瀘定橋的攻占實際上是有紅軍先行乘船渡河,在對岸對敵軍進行干擾迷惑,兩方配合之下取得的成果。實踐團張延龍翔感慨:“原來歷史背后有著這么多的細節(jié),抗戰(zhàn)勝利是多方因素共同努力的結(jié)果。”
當歷史人物的故事從萬館長的口中娓娓道來,他們的形象就變得鮮活起來。劉胡蘭,作為中國共產(chǎn)黨犧牲年齡最小的女性黨員,面對敵人的威脅她不屈不撓,“生的偉大,死的光榮”是她最真實的寫照,萬館長還為我們講解了迫害劉胡蘭的兇手被抓的曲折過程,讓歷史變得鮮活,讓英雄人物更加深入人心。“館長講述的歷史細節(jié),讓英雄不再是課本上遙遠的名字,而是有血有肉、令人敬仰的榜樣。”實踐團成員王秒感慨道。
在參觀武漢抗戰(zhàn)歷史展館的過程中,實踐團成員王秒表示,自己更加認識到了革命的艱苦與英雄的偉大,對軍民一心,共抗外敵的革命抗戰(zhàn)歷史有了更加深切的銘記。
作者:張延龍翔 來源:武漢科技大學人工智能與自動化學院“智繪芯途”暑期社會實踐團
社會實踐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