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7日,西南大學教育學部“育見·綦江”社會實踐團隊滿懷熱忱走進重慶市綦江區打通鎮大石壁社區,為社區兒童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認識自我·尊重生命·守護安全”主題系列活動。三位主講老師李雪、劉二潤、毛琳依次登場,通過精心設計的互動體驗,在孩子們心中播下了健康成長的種子。
游戲探秘:在歡樂中認識身體奧秘
活動伊始,李雪老師帶來了充滿活力的《我們的身體》課程。課堂瞬間化身為歡樂的“游戲工坊”:孩子們了解身體各部位,開啟自我認知之旅;在“蒙眼觸摸猜物”中,用指尖、臉頰等不同部位感知世界;通過“協作吹氣球”和“無手傳球”的團隊挑戰,孩子們不僅感受了身體各部位的獨特功能,更深刻體會到合作的魅力。李老師巧妙地將游戲體驗延伸,引導孩子們科學理解身體部位的差異與成長變化,并通過情景討論,讓孩子們清晰地認識到“身體隱私”的概念及其保護的重要性。游戲化的教學,讓抽象的知識變得可觸可感,笑聲中傳遞著重要的自我保護理念。
生命體驗:氣球里的“重量”感悟生命珍貴
緊接著,劉二潤老師以《我從哪里來?》為題,將課堂引向對生命本源的探索與敬畏。課程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環節,是讓孩子們用氣球模擬“懷孕”。當小小的氣球被小心翼翼“懷揣”在身前,孩子們在行走蹲起的體驗中,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重量”與不便,從而更直觀、更深刻地領悟到生命孕育的艱辛與不易。這份獨特的體驗,自然升華到“愛自己”的主題——劉老師引導孩子們明白,珍愛生命不僅在于愛惜身體,更在于呵護心靈,以及認真學習、提升自我。氣球雖輕,承載的卻是對生命價值的厚重思考。
畫像兒歌:唱響自我保護的清晰邊界
最后,毛琳老師以《認識自己尊重他人》課程,聚焦人際交往中的安全界限。課堂形式同樣豐富多樣:孩子們通過繪制自畫像,發現并欣賞自己與他人的“獨一無二”;在精心設計的情景模擬中,練習如何根據自身感受勇敢說“不”或果斷求助。毛老師特別強調“尊重他人的拒絕權是友誼的基石”。課程尾聲,一首原創的身體保護兒歌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我的身體我做主!(拍拍胸脯屈臂)隱私部位要保護!(雙手交叉拍肩)”的朗朗旋律,配合簡單易記的動作,將“舒適接觸就接受,不舒服就大聲拒絕”的核心原則,深深烙印在孩子們心中。畫像描繪個性,兒歌強化記憶,讓自我保護與尊重他人的邊界清晰可循。
專業賦能:為兒童成長撐起保護傘
“育見·綦江”團隊充分發揮西南大學教育學部的專業優勢,將兒童心理發展規律巧妙融入課程設計。李雪老師的沉浸式游戲、劉二潤老師的體驗式模擬、毛琳老師的藝術化表達,將抽象的生理知識、生命教育和安全規則,轉化為孩子們喜聞樂見、易于理解和應用的生活技能。這不僅是一次知識的傳遞,更是在孩子們心中播下了自我尊重、勇敢發聲、珍愛生命、友善待人的種子。

兒童的身心健康關系未來發展。西南大學學子用專業知識與青春熱忱,在綦江打通鎮為孩子們構筑了一片更有安全感、更富生命力的成長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