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許祥瑞 劉寶元 周佳怡)近期,在紀念七七事變八十八周年之際,華中農業(yè)大學食品科學技術學院社會實踐團隊趕吉安市井岡山,參觀大井朱毛舊居、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井岡山革命博物館等紅色教育基地,追尋先輩足跡,傾聽歷史回響,汲取奮進力量。

實踐團成員合影 崔科凡攝
重溫歷史,感悟初心清晨的陽光灑在蜿蜒的山路上,團隊的每一位成員都懷揣著對歷史的敬畏與對先烈的敬仰,緩緩步入井岡山這片神圣的土地。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大井朱毛舊居,那些斑駁的墻壁、簡樸的院落,仿佛仍在訴說著往昔的崢嶸歲月。同學們輕輕觸摸著歷史的痕跡,每一步都踏得格外沉重而堅定。在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舊居前駐足,他們仿佛能穿越時空,與那些為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而奮斗終生的偉人們進行一場無聲的對話。這些舊居,不僅是物質上的居所,更是精神的燈塔,照亮了后來者前行的道路。

實踐團成員參觀大井朱毛舊居 尤淇攝

實踐團成員在大井朱毛舊居前合影 崔科凡攝
重溫誓詞,堅定信念在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前,隨著領誓人華中農業(yè)大學資源與環(huán)境學院環(huán)境工程專業(yè)2301班許中鐿洪亮的聲音響起,全體團員師生肅立,莊嚴地舉起右拳,重溫入團誓詞。“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鏗鏘有力的誓言回蕩在陵園上空,每一字都浸透著赤誠。團員們目光堅定,右手緊握,仿佛穿越時空與革命先輩對話。陽光透過枝葉灑在年輕的臉龐上,誓詞里的“嚴守團的紀律”“勤奮學習”“為共產主義事業(yè)而奮斗”,既是對入團初心的回望,更是對青春使命的重諾。
儀式雖短,卻在每個人心中埋下了更堅定的種子。大家紛紛表示,作為新時代共青團員,要以誓詞為標尺,把井岡精神里的“堅定執(zhí)著”“艱苦奮斗”融入日常,用學習成效、實踐行動踐行“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青春承諾,讓團旗在奮斗路上永遠鮮紅。

實踐團成員參觀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 崔科凡攝
深入展館,領悟精神隨后,在講解員的引領下,師生們走進了井岡山革命博物館。踏入展廳,映入眼簾的井岡山會師示意圖,勾勒出清晰的戰(zhàn)略脈絡;紅藍箭頭交錯間,朱德、毛澤東部隊的行軍路線如血脈般匯聚;1928年4月的會師,標志著革命力量完成關鍵性聚變。展覽館內,一幅幅珍貴的歷史照片、一件件珍貴的革命文物、一段段生動的現(xiàn)場講解,將大家?guī)Щ亓四莻烽火連天的年代。

實踐團成員參觀井岡山革命博物館 尤淇攝
從黨的八七會議的著名論斷的得出,到三灣改編的深遠影響,再到古城定策的偉大時刻,每一個歷史節(jié)點都凝聚著無數(shù)革命先烈的智慧與犧牲。同學們在驚嘆于偉大歷史進程的同時,更被老一輩革命家那種不畏艱難、勇于犧牲、敢于勝利的革命精神所深深震撼。

實踐團成員參觀井岡山革命博物館 崔科凡攝
心靈洗禮,展望未來“井岡山之旅是一次心靈的洗禮。”華中農業(yè)大學本科生院2023級張之洞班尤淇感慨萬分,“在實地參觀中我深刻領悟到井岡山精神的歷史底蘊。我將進一步學習弘揚老一輩革命家艱苦奮斗的精神,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做‘趕考路上’的時代新人。”
展望未來,實踐團的成員們將以此次井岡山之行為契機,進一步學習弘揚老一輩革命家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革命精神,將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國家和民族的事業(yè)之中。他們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堅定的信念、更加扎實的行動,投身到新時代的偉大實踐中去,努力成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shù)臅r代新人,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