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實踐賦能移民文化傳承 雙村簽約共繪鄉村振興新篇
2025年7月14日,下午14點30分,武漢東湖學院橘徠服兮實踐隊深入郭家壩鎮鄧家坡村、桐樹灣村,以“移民文化傳承與鄉村振興融合”為核心展開實地調研,為三峽移民精神的當代延續注入青春動能。
實踐隊首站抵達鄧家坡村。村委會何寶良書記依托泛黃的村史資料與老照片,向隊員們還原了三峽工程移民搬遷的壯闊歷史,“舍小家為大家的奉獻,不是口號,是刻在移民骨子里的擔當。”談及文化傳承,何寶良書記介紹,村里通過設立“移民記憶墻”、編撰口述史文集,將搬遷歷程轉化為可觸摸的精神坐標;同時依托柑橘產業,打造“移民創業示范園”,讓堅韌務實的移民精神融入產業發展血脈。

(實踐隊走進鄧家坡村了解移民創業,與村委會何寶良書記合照) 接著,實踐隊走進桐樹灣村,與孫俊芳書記及村兩委展開座談。“端午龍舟會、中秋鄉賢宴,這些民俗活動里藏著移民文化的‘活基因’。”孫書記介紹,村里通過組織年輕人參與龍舟制作、山歌傳唱等活動,讓搬遷歷史從文獻走向生活。實踐隊現場觀摩了正在籌備的“移民文化節”彩排,只見孩童們身著傳統服飾演繹搬遷情景劇,老人用方言講述移民諺語。座談會后,雙方簽訂協議,約定共同開發“民俗體驗+文化研學”項目,推動移民文化從靜態保護向活態傳承升級。

(實踐隊走進桐樹灣村了解移民文化傳承,與村委會孫俊芳書記合照) 兩份合作協議的簽訂,標志著實踐隊從“田野調研”邁向“成果轉化”的新階段。據悉,團隊后續將依托武漢東湖學院的學科優勢,為兩村設計“移民文化IP開發方案”,讓“舍小家為大家”的家國情懷與“敢為人先”的創業精神,通過文創產品、數字展覽等形式煥發新生。正如隊員們在調研手記中所寫:“移民文化的生命力,正在于它始終與時代同頻,與鄉村振興同頻。”
文字:張僖衍 攝影:高晨曦、李雅馨
武漢東湖學院橘徠服兮實踐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