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實踐團舉行2025年暑期社會實踐出征儀式
7月5日,蘇州大學“哲學+”實踐團開展2025年暑期社會實踐出征儀式。在師長的關心指導下,團隊成員線上線下共同參與,梳理已有經驗,共繪實踐藍圖。

師長囑托:筑牢安全底線,明確價值導向
團隊指導老師通過線上連線的方式,給團隊送上殷殷囑托。
王一成老師圍繞安全、態度、紀律三個關鍵詞,提醒團隊成員安全是底線,依托指導老師-團隊負責人-部長、分隊負責人暑期在線保障機制,一要注意人身安全,特別是謹防中暑;二要把牢意識形態紅線,特別是不傳謠、不信謠,注意信息安全。態度是關鍵,拒絕短平快的過度功利化,提高站位、打開格局,發揚教育家精神,以哲學啟蒙教育為抓手,追求服務對象與團隊成員的雙向賦能,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紀律是保障,他提醒團隊成員一切行動聽指揮,服從團隊動態安排,促進團隊與成員的一體化發展。
董筱文老師提醒團隊堅守“啟智潤心、學以成人”的初心使命,在凝練哲思主題、深化品牌、拓展形式、促進共建等方面給出詳細的思路啟發,希望團隊成員緊扣哲學專業優勢特點,做精特色、久久為功。她鼓勵團隊成員運用學科所長,回應共青團關心的主題、話題;繼續開發哲思課程,擦亮團隊特色品牌;與穩定合作的單位共建實踐基地,聯動其他高校優秀研究生、本科生開展特色沙龍活動;整合和運用好團隊新媒體、元宇宙相關特色資源,健全團隊外宣機制;通過經典閱讀、思辨討論等方式提升團隊成員學術能力,“走得遠也要鉆得深”,在學術研究方面繼續花心思、下功夫。
陶卉老師寄語團隊成員活化運用專業知識、深入體會實踐感悟,在知行合一中行穩致遠;張凱麗老師就通訊稿寫作做出細致提醒,并建議在公眾號運營方面拓寬思路、加強創新,記錄成員成長歷程、特色品牌課程、實踐調研經歷、內外優勢資源。
明晰主線:部署實踐任務
以哲學實踐品格為魂,堅持問題導向,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發現、記錄與塑造真善美,回應社會急難愁盼的話題,給出解決問題的真辦法、真方案;
以哲學啟蒙教育為橋,連接家校社多元主體,通過柏拉圖式對話教學、繪本情景劇編排、行走的哲思課等特色方式方法,開發課程群與活動庫,在青少年成長道路上、家庭教育中、“兒童友好型”社區打造的進程中,播撒哲思啟蒙的種子,澆灌青少年全面發展的絢麗之花。
以哲學塑人導向為基,在基層調研、志愿活動中深化專業認知、提升綜合能力;在讀書研討會、哲思沙龍活動中陶冶性情、全面發展;在“哲學+”溫暖的大家庭中收獲友誼,具象化感知“幸福”“成長”等抽象范疇的現實意蘊。
成一涵同學用三個“以”字起頭,帶領團隊成員擘畫暑期活動目標藍圖。在此基礎上,他和各分隊、各部門一起討論暑期安排細節,給出細致貼心的提醒。

圖為成一涵同學在進行實踐安排。徐煦供圖。
技能賦能:保障宣傳成效
“除了實踐好、活動好,新聞宣傳也同樣重要。”茍鑫鑫、王曉沁、劉明生三位同學以“做哲思路上的新聞有心人”為主題,結合自身經驗,從不同角度展開分享。茍鑫鑫同學從素材挖掘、選題確定、語言雕琢、審稿流程、外投技巧等方面,詳細講解新聞稿的寫作注意事項;分享了一張合格配圖的“誕生”過程;劉明生和大家分享他在視頻拍攝與剪輯、創作方面的經驗巧思,為團隊宣傳創意提供建議;“宣傳質量的高低與實踐活動的用心程度脫不了干系,要想宣傳好,根本上還要實踐開展得有聲有色,千萬不能流入形式主義的桎梏。”王曉沁結合案例故事,暢談對于宣傳初衷的理解。

圖為茍鑫鑫同學在進行技能培訓。徐煦供圖。
活動尾聲,團隊成員結合團隊特色,組織讀書交流、趣味游戲等體心結合的團建活動,正式吹響實踐號角。出征儀式為暑期社會實踐的開展定主題、明方向、做指引。實踐團全體成員將秉持“知行合一”的信念,以青春之我投身火熱實踐,在服務中錘煉本領,在學習中沉淀智慧,讓哲思的火花在行動中迸發,讓精神的力量在傳承中升華。

圖為實踐團成員合照。徐煦供圖。
通訊員:徐煦、喬丹琳
一審:王曉沁 茍鑫鑫 成一涵
二審:劉紅
三審:王一成 董筱文 張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