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長安大學“智慧營建·綠映商山”暑期社會實踐隊積極響應鄉村振興戰略,以傳統營建智慧采集、綠色清潔能源技術推廣、鄉村建設方案設計為核心任務,深入地處秦嶺生態腹地的陜西商洛柞水縣探索傳統營建智慧與現代綠色技術的融合路徑。
實踐隊出征前合影(來源:成員自攝)
實踐隊出征前,團隊在指導教師帶領下開展了系統性籌備工作:深度梳理當地氣候特征,文化遺產;重點聚焦橋梁棧道營造技藝、傳統建筑營造智慧及綠色技術推廣路徑,初步擬定鄉村建設方案框架;針對村落現狀與需求,編撰民生調查問卷與宣傳手冊。
實踐隊自制宣傳手冊
7月11日下午,長安大學赴陜西商洛“智慧營建·綠映商山”暑期社會實踐隊于北辰樓908室召開出征儀式,學習本次實踐活動重要意義、明確核心任務。出征儀式上,指導老師趙敬源教授闡述了本次實踐活動的重要意義與核心任務,強調實踐過程中安全、紀律、專業素養等方面的要求。她指出,商洛市柞水縣作為秦嶺生態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實踐隊此行,不僅要深入挖掘當地傳統營建智慧,還需推廣綠色技術應用,為鄉村建設提供低成本、可持續的解決方案,助力鄉村振興,促進生態文明發展理念在鄉村的實施。
指導老師王少銳老師在趙敬源教授講話的基礎上,與團隊成員再次確定實踐具體安排,提醒隊員們要聚焦“智”與“綠”,深入分析傳統建筑技藝的空間組織、材料運用、結構智慧等生態適應性策略,并將綠色技術推廣與村民需求緊密結合,確保方案落地可行。
7月13日下午,實踐團隊抵達商洛市柞水縣藥王堂村,今后的幾天團隊將相繼深入車家河村、朱家灣村、北河村等典型村落,結合專業特長、開展深度調研。
實踐隊抵達藥王堂村(來源:成員自攝)
柞水縣地處秦嶺生態保護關鍵區域,其傳統聚落存續與現代生態建設的矛盾,為本次社會實踐提供典型樣本。本次實踐不僅是技術賦能,更是生態文明觀的沉浸式教育。實踐隊肩負著服務鄉村、守護生態的使命,懷揣著學以致用、扎實調研的決心,將在秦嶺山徑中踏出堅實足跡,感知傳統營建精髓與現代綠色發展理念的交匯融合,將生態文明建設的青春誓言,鐫刻于商洛的綠水青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