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尼山圣境,傳承儒家文化
在中華大地的文化脈絡中,儒家思想的豐碑,歷經千年風雨,依然熠熠生輝。尼山圣境,作為孔子誕生之地,承載著儒家文化的深厚底蘊。2025年7月14日,曲阜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薪火傳校史”實踐隊,踏上了這片充滿智慧與歷史的土地,開展了一場意義非凡的社會實踐活動。
初見尼山,古韻撲面而來
當實踐隊員踏入尼山圣境,最先闖入視野的,是那座矗立山巔的72米高孔子像——72米的高度暗合孔子弟子七十二賢之數,他身著垂落的寬袖長袍,雙手交疊于胸前,衣袂似有微風拂過般微微揚起。雕像面容溫和中透著莊重,俯瞰著這片孕育了儒家文化的土地。實踐隊員們表示:站在孔子像下仰望,山風穿過松林的簌簌聲里,竟似能聽見“三人行必有我師”的箴言在回響,一股莫名的敬畏感從心底升起,仿佛與兩千多年前的先哲完成了一場無聲的對話。
沿著中軸線前行,實踐隊員來到了大學堂。這座融合了傳統建筑風格與現代設計理念的殿堂,內部裝飾精美絕倫,雕梁畫棟,飛檐斗拱,每一處細節都彰顯著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大廳中的七十二賢廊,栩栩如生的雕塑和生動的壁畫,展現了孔子及其七十二弟子的生平事跡和思想傳承,壁畫上,車馬轔轔的古道、杏壇講學的晨曦、燈下刪訂六經的燭火,每一處細節都在訴說著儒家思想從萌芽到傳承的脈絡,讓人恍惚間穿越到那個百家爭鳴的時代,親歷著圣賢們以思想為炬、照亮亂世的執著。讓實踐隊員仿佛與圣賢們進行了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文化體驗,感受儒家智慧
在尼山圣境,實踐隊員除了欣賞到了美麗的自然風光和宏偉的建筑,還參與了豐富多彩的文化體驗活動,深入感受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這里,文化不是玻璃柜里的展品,而是能親手觸摸、親身參與的生活智慧。手讀論語活動中,實踐隊員圍坐在鋪著淺灰氈布的案前,拿起筆桿纖細的狼毫毛筆,蘸取硯臺里研磨好的松煙墨,在灑著細碎金箔的宣紙上慢慢抄寫《論語》。“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筆尖劃過紙面的沙沙聲里,墨香混著紙張的草木氣漫開來,每個字都像帶著溫度,從指尖順著筆桿流進心里。這種慢下來的書寫,讓實踐隊員懂了古人翻破書簡也要精讀的執著,更突然明白“仁、義、禮、智、信”不是書本上的死文字,而是藏在舉手投足里的規矩。
觀看《金聲玉振》大型禮樂盛典也是此次實踐活動的一大亮點。這場演出以中國古典樂器演奏、舞蹈、吟唱等形式,生動地展現了孔子的一生以及儒家文化的發展歷程。從孔子的誕生、求學、講學,到他的思想對后世的深遠影響,每一個場景都讓人動容。實踐隊員們仿佛穿越時空,親身經歷了那個百家爭鳴、文化繁榮的時代,感受到了儒家文化的獨特魅力和強大生命力。
交流訪談,探尋文化傳承之路
為了更深入地了解尼山圣境在儒家文化傳承與發展方面所做的努力,我們還與景區工作人員、當地居民以及游客進行了交流訪談。
從景區工作人員的口中實踐隊員們得知,尼山圣境自建成以來,一直致力于打造全球儒學體驗中心和文化修賢度假圣地。通過舉辦《金聲玉振》等展演,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參觀學習,讓更多的人了解和認識儒家文化。
當地居民則表示,儒家文化已經深深地融入了他們的生活,成為了他們的精神支柱。他們從小就受到儒家思想的熏陶,懂得尊老愛幼、誠實守信等傳統美德。在他們看來,尼山圣境的建設不僅為當地帶來了經濟發展,也讓儒家文化得到了更好的傳承和弘揚。
游客們對尼山圣境的評價也非常高。他們表示,在這里不僅能夠欣賞到美麗的風景,還能夠感受到濃厚的文化氛圍,收獲頗豐。
此次尼山圣境社會實踐活動,讓實踐隊員收獲頗豐,不僅領略到了尼山圣境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更深入了解了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而這份感悟,與我校百年校史中“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校訓精神不謀而合。建校以來,儒家文化中的智慧,早已融入校園的每一處角落。同時,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夠走進尼山圣境,感受儒家文化的魅力,共同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貢獻自己的力量。(通訊員 王娜)
圖為尼山圣境孔子像 王娜供圖
圖為尼山圣境孔子像 王娜供圖
圖為《金聲玉振》表演現場王娜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