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行思,薪火相傳
2025 年,曲阜師范大學迎來建校七十周年的重要時刻。為呼應“薪火相傳”的核心主題,探尋與校史交融的精神脈絡,曲阜師范大學“薪火傳校史”實踐隊奔赴泰山,在泰山壯麗的自然風光與深厚的人文遺跡之間,隊員們通過實地考察、集體討論,感悟歷代先賢的智慧,以青春實踐書寫對校慶的禮贊與對傳承的擔當。
“山高望遠”:格局與理想的呼應
攀登泰山途中,“山高望遠” 石刻矗立眼前,筆力雄健,融入巍峨山體。這四字,是自然景觀與人文精神的交融,更與曲阜師大七十年辦學軌跡悄然呼應。七十年前,學校肇始,便如登山者起步,懷揣育人理想,扎根齊魯大地。從初設學科到如今覆蓋眾多領域的完備體系,從默默耕耘到成為培育人才的重要陣地,學校始終在 “向上” 中拓展格局。“山高望遠”里的“高”,是學術攀登的高度,曲師大人深耕基礎學科、攻堅前沿課題,以科研突破追求知識高峰;“望遠” 則是面向未來的視野,七十年間,學校順應時代需求,調整育人方向、拓展合作交流,從服務地方到鏈接全國乃至世界,始終以長遠眼光布局發展。
實踐隊員們表示:“山高望遠” 是啟示,更是鞭策。站在學校七十周年的節點,實踐隊員們,傳承校魂,需承繼這份“登高望遠”之姿 —— 以知識為階,勇攀學術之山,突破思維局限;以理想為翼,望向時代遠方,將個人成長融入國家發展、社會進步的宏大圖景,讓曲師學子的擔當,在 “山高望遠” 的意境中延續、升華。
“南天門賓館”:堅守與服務的映照
夜宿泰山,“南天門賓館”靜靜佇立,暖黃燈光在夜色中傳遞著溫暖。其門聯 “客從四方來,君為五體主”,道盡服務的溫度與堅守的分量,恰似曲阜師大七十年育人歷程的生動映照。七十年里,曲阜師范大學如同“南天門賓館”,以開放之姿迎接 “四方客”——不同籍貫、不同夢想的學子匯聚于此,學校成為他們逐夢的港灣。從學術指導的耐心細致,到生活關懷的無微不至,曲阜師范大學以“主”之擔當,托舉學子成長。這是育人的堅守,無論歲月如何變遷,培育人才、服務學子的初心從未動搖;也是教育服務社會的延伸,無數從曲師大走出的人才,進入各行各業,以所學回饋社會,續寫“服務”的鏈條。
實踐隊在賓館停留的時光,深刻體會到“服務”與“堅守”的力量。于校慶之際回望,這份力量正是學校七秩傳承的底色。實踐隊員表示:愿汲取這份精神,在校內,以積極進取回饋學校培育;在校外,以責任擔當傳遞曲師溫度,讓“堅守服務、培育英才”的薪火,在新時代繼續燃燒,照亮更多人前行的路。
泰山行與校慶:薪火相傳的踐行
泰山之行,當實踐隊的腳步踏上十八盤的石階,指尖拂過歷代文人的摩崖石刻,一種跨越時空的精神共鳴悄然涌動。那云霧中若隱若現的玉皇頂,恰如曲阜師大七十年來始終堅守的學術高地;南天門賓館里工作人員日復一日的微笑服務,從晨光中的熱水供應到深夜的應急幫扶,都在訴說著與曲師校訓一脈相承的堅守。
七十年校慶的鐘聲,不僅是對過往輝煌的禮贊——從最初的簡陋校舍到如今的現代化校園,從篳路藍縷的學科建設到桃李滿天下的育人成果,更是一次面向未來的精神誓師。當實踐隊員在泰山極頂俯瞰云海翻涌時,突然讀懂“山高望遠”從來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它是曲師學者在古籍整理中皓首窮經的執著,是青年學子在實驗室里通宵達旦的鉆研,更是學校在時代變革中始終瞄準學術前沿的魄力。
從泰山汲取的精神養分,正化作曲師人血脈里的薪火。身為曲師學子,當以挑山工般的堅韌,在文獻考據中厘清歷史脈絡,當以南天門守護者的熱忱,在迎新季為新生扛運行李,在社區服務中教授老人使用智能設備,讓“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古訓在新時代綻放新顏。
泰山巍峨,見證我們的思索與感悟;七秩校史,賦予我們傳承與奮進的使命。愿以此次實踐為契機,將泰山行思融入青春征程,讓曲阜師范大學“薪火相傳”的精神,在新時代綻放更耀眼的光芒,為學校下一個七十年,書寫屬于青春、屬于傳承的嶄新篇章。(通訊員 郭家欣)
圖為實踐隊員觀賞泰山“山高望遠”石碑 郭家欣供圖
圖為泰山腳下南天門賓館 郭家欣供圖
圖為實踐隊員們集體攀登泰山 郭家欣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