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嶺:紅色基因賦能,繪就鄉村振興畫新卷
發布時間:2025-07-20 閱讀:
在陜北的黃土高原上,楊家嶺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閃耀著獨特的紅色光芒。這座承載著厚重革命歷史的小村莊,近年來憑借紅色文旅的蓬勃發展,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讓紅色基因在新時代煥發出勃勃生機,帶動周邊村民共同邁向富裕生活。
探尋紅色舊址,銘記歷史榮光
初入楊家嶺,莊嚴肅穆的革命舊址映入眼簾。這里曾是中國革命的重要指揮中心,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家在此居住和辦公,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歷史遺跡和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調研團隊懷著崇敬的心情,走進那一個個簡陋的窯洞,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
圖1 楊家嶺朱德同志舊居
在講解員的生動講述下,大家了解到楊家嶺在革命時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從著名的延安文藝座談會到中共七大,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在這里發生,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這些歷史不僅是楊家嶺的寶貴財富,更是激勵后人不斷前進的精神動力。
圖2 中共七大會址
隨著時代的變遷,楊家嶺在保護革命舊址的同時,積極探索紅色文旅的發展之路。當地政府加大對舊址的保護和修繕力度,完善周邊配套設施,提升游客的參觀體驗。同時,深入挖掘紅色文化內涵,通過舉辦展覽、演出等形式,讓紅色文化活起來、傳下去。如今,楊家嶺革命舊址已成為全國知名的紅色旅游景點,每年吸引著大量游客前來參觀學習。
圖3 楊家嶺窯洞內景
文旅領航,帶動村民致富
紅色文旅的興起,為楊家嶺及周邊村莊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越來越多的村民搭上了這趟“紅色快車”,通過開辦農家樂、銷售特色農產品等方式,實現了增收致富。
在楊家嶺附近,一排排整齊的農家樂格外引人注目。這些農家樂大多由當地村民利用自家閑置房屋改造而成,裝修風格充滿了濃郁的陜北特色。
除了開辦農家樂,銷售特色農產品也成為村民增收的重要途徑。在楊家嶺的農產品銷售點,各種陜北特色農產品琳瑯滿目,有紅彤彤的蘋果、黃澄澄的小米、香噴噴的核桃等。
為了進一步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當地政府還引導村民成立合作社,對農產品進行深加工。他們將小米加工成小米粥、小米鍋巴等方便食品,將蘋果制成蘋果汁、蘋果干等休閑零食,深受市場青睞。通過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不僅延長了產業鏈,還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
產業融合發展,共筑美好未來
楊家嶺在發展紅色文旅的過程中,注重產業融合發展,形成了“紅色旅游+農業+文化”的多元化發展模式。除了紅色旅游和農產品銷售,當地還積極發展鄉村文化產業,挖掘陜北民間藝術資源,舉辦民俗文化節、剪紙大賽等活動,吸引了大量游客參與。
圖4 調研同學在楊家嶺合影
同時,楊家嶺還加強與周邊村莊的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他們共同打造鄉村旅游線路,將楊家嶺革命舊址與周邊村莊的自然風光、民俗文化等景點串聯起來,形成了一條集紅色教育、休閑度假、民俗體驗為一體的鄉村旅游帶。通過產業融合發展,不僅豐富了旅游產品供給,還帶動了周邊村莊的經濟發展,實現了共同富裕。
如今,楊家嶺的鄉村面貌煥然一新。寬敞平坦的水泥路通到了家家戶戶門口,嶄新的路燈照亮了村莊的夜晚,美麗的文化廣場成為村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村民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精神文化生活也日益豐富。
楊家嶺,這座曾經默默無聞的小村莊,憑借紅色文旅的強大動力,實現了從貧困落后到富裕文明的華麗轉身。在未來的發展中,楊家嶺將繼續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不斷探索創新,讓紅色文旅成為鄉村振興的永恒引擎,書寫更加輝煌燦爛的篇章。
作者:馮滿飛 郝逾 來源:大學生網報
社會實踐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