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哥碼”革新之路:從騎手困境到治理創新
2025年6月27日至28日,浙江工商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智理春江,碼動民生”暑期社會實踐團在杭州市富陽區展開了深度調研。團隊先后走訪騎手流動黨員黨支部與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對話“最美騎手”徐軍民、秦億榮與“富春小哥碼”核心推動者——網約配送行業黨委辦公室副主任余昀,通過基層聲音與頂層設計的雙重視角,解碼數字化治理如何破解騎手“進門難”困局,織就效率與溫度并重的共治網絡。
騎手之困:烈日下的“最后一百米”難題
6月27日,在騎手流動黨員黨支部,退役老兵徐軍民向實踐團道出行業痛點。“2017年入行時,封閉小區就是攔路虎。”他回憶道,保安亭前停車、手提重物步行找樓棟是常態,“夏天扛礦泉水爬樓,衣服濕透又烘干,一趟耽誤十幾分鐘,超時一秒就扣錢!”一旁的秦億榮補充,部分高檔小區甚至要求脫外賣服才能騎車進入。騎手的身份不被信任,職業尊嚴更是受挫。
而這一困境在2022年迎來了轉機。憑借多年零投訴的信用記錄,徐軍民成為富陽區騎手工作證首批試點者。“紙質證解決了進門權,但易偽造、難追溯”,徐軍民坦言。而這恰是“富春小哥碼”誕生的現實土壤——騎手對效率與尊嚴的雙重渴求,成為治理變革的原動力。
破局之策:一“碼”如何打通三重壁壘
28日,實踐團前往區市場監管局專訪網約配送行業黨委辦公室副主任余昀,揭曉“小哥碼”的進化邏輯。
“項目始于最樸素的為騎手解難。”余主任翻開2022年8月的會議記錄:一場由黨委政府牽頭的懇談會上,騎手抱怨“進門難”,物業擔憂“管理亂”。“我提出笨辦法——站點自制工作證。”11個小區的試點雖簡陋,卻驗證了“身份綁定責任”的可行性,直接催生了數字化升級的“小哥碼”。
項目最大難點在于缺乏法律抓手。余主任的破局之鑰是黨建引領:“我們從退役軍人黨員切入。”他特別提到徐軍民的轉變——從懷疑“是否作秀”到成為了先鋒隊員。“更關鍵的是裘煉科書記”,這位騎手出身的黨支部書記,以同理心協調平臺扣款減免、事故理賠,用同行語言化解矛盾。目前24名黨員騎手(70%為退役軍人)帶動超70%從業者納入管理體系。
針對實踐團關注的300元保證金制度,余主任則強調了其“柔性約束”本質:“三年未扣一分錢,重在喚醒職業自律。”她舉例,曾有騎手蹭碼進小區損壞物品,工會憑系統數據快速定位賠償。這一舉措既護業主權益,也樹行業誠信。
小碼大治中的共富密碼
兩日的對話讓實踐團觸摸到了治理創新的溫度。從徐軍民烈日下的汗水,到余昀辦公室徹夜的燈火;從紙質工作證的褶皺,到二維碼背后的數據洪流——“富春小哥碼”恰是政府響應民生痛點、騎手擁抱職業尊嚴、科技賦能善意循環的生動縮影。
溫暖隨“碼”流動,這就是共同富裕的基層注腳。實踐團將繼續探尋數字治理的“富陽范式”,讓這縷“碼上春風”吹向更廣闊的城鄉大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