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傳承發展的重要論述,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滁州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赴合肥探索中華文化實踐小隊”于2025年6月26日至7月2日奔赴安徽省會合肥市,通過實地調研、訪談走訪、問卷調研等方式,全面挖掘廬州歷史文化的精神內核與時代價值。
探訪安徽博物院:觸摸江淮文明的深厚根脈 6月27日,小隊成員走進安徽博物院,沉浸于江淮大地數千年文明的光輝圖景。
在“安徽文明史”展廳,隊員們參觀了新石器時期的陶器、戰國時期的楚器、漢代畫像石等展品,見證安徽先民的智慧與技藝;在“圓明園獸首”中,圓明園海晏堂七尊獸首銅像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無限魅力,激發了同學們對那段屈辱歷史的深層思考。
期間,團隊成員結合展品內容向游客發放問卷、進行文化認知訪談,了解公眾對安徽傳統文化的接受度與傳播愿景。同時,大家還圍繞“文化自信從何而來”“傳統與當代的連接點在哪”等議題展開交流,紛紛表示:置身館中,仿佛穿梭千年歷史,越發堅定了弘揚中華文化、講好中國故事的信心與責任。
走進包公園:體悟鐵面包青天的廉潔精神 6月29日,小隊成員前往包公園,實地探訪廬州代表人物——包拯的精神家園。
在包公祠內,莊嚴肅穆的塑像與楹聯石碑靜默守望,講述著一段段“鐵面無私、斷案如神”的清廉往事;在廉泉閣外,隊員們駐足引薦著包拯的優秀品質,深入探討“以廉治國”理念的歷史源流;在包河岸邊,行走其間,步步皆歷史,處處是文化。
包公園不僅是一處紀念景點,更是一處廉政教育的活課堂。實踐隊成員表示,在新時代反腐倡廉的語境下,重溫包公精神,不僅有助于培育青年群體的社會責任感,也為增強法治意識、踐行清正作風提供了生動范例。
漫步淮河路步行街:觸摸廬州古今交融的商脈肌理 作為最后一站,7月3日實踐小組來到了淮河路步行街,深度理解合肥文化傳承與商業發展的辯證關系。踏入步行街,明教寺的暮鼓晨鐘,與街旁新潮店鋪的霓虹交錯,傳統宗教文化與現代商業生態奇妙共生。隨后,隊員們穿梭于騎樓建筑間,調研百年商街的業態迭代,探討歷史文化如何賦能現代消費,在古今對話中,解碼城市商業文脈的延續與新生。
此次暑期實踐活動充分發揮了高校青年在傳統文化保護與弘揚中的積極作用。實踐雖短,意義深遠。團隊成員紛紛表示,作為新時代青年,應以堅定的文化自信和飽滿的探索熱情,勇敢擔負起文化傳播與守護的時代使命,為中華文化的守正創新注入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