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合肥大學語言文化與傳媒學院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調研組前往六安市獨山鎮,圍繞紅色文化傳承與革命歷史挖掘展開實地調研。調研組先后走訪六霍起義紀念館、探訪當地居民,并與革命烈士家屬深入交流,在歷史遺存與口述記憶中追溯紅色根脈。

圖為調研組在獨山鎮中國工農紅軍黨旗旁合影。張欣悅 供圖
在六霍起義紀念館內,合肥大學語言文化與傳媒學院的調研組成員們充分發揮專業特長,運用鏡頭語言多角度拍攝館藏文物,用影像留存革命歷史的細節紋理。泛黃的手稿、銹跡斑斑的武器、復原的戰斗場景,生動再現了革命先輩為理想信念浴血奮戰的壯麗篇章,讓調研組的成員們深刻感受到革命勝利的來之不易。參觀過后,成員們更加篤定了以傳媒人的敏銳視角,把學院領導為團隊送行時的諄諄教誨、學院老師教授的專業知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時將厚重歷史轉化為青年群體易于接受的傳播內容,讓革命故事突破時空界限“觸達”更多受眾的崇高信念。

圖為調研組參觀獨山鎮六霍起義紀念館。張欣悅 供圖
隨后,調研組深入獨山鎮老街,與當地居民展開交流。一位居住在紀念館附近的老奶奶回憶,近年來前來參觀的游客逐年增多,她提到,紀念館已成為當地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陣地,紅色旅游的興起也讓更多人記住了這片土地上的革命歷史。
在與長征革命烈士楊永春家屬的交流中,團隊成員以專業的采訪技巧和人文關懷,記錄下烈士背著大鍋犧牲于沼澤的感人細節。通過訪談,成員們了解到在面對隨時可能吞噬生命的沼澤,楊永春同志選擇以生命守護集體財產,最終不幸深陷泥潭壯烈犧牲。家屬的講述,讓在場的成員無不動容,深刻體會到革命先輩無私奉獻、舍生忘死的偉大精神。作為語言文化與傳媒學院的學生,團隊成員們深知每一段影像、每一句講述都是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載體,他們定會以更加專業的力量、更加堅定的態度讓烈士精神從獨山一隅走向更廣闊的天地,在新時代青年心中播撒信仰的火種。

圖為調研組成員在獨山鎮紅軍街與村民訪談。張欣悅 供圖
在此次實地調研中,調研組既通過實物史料觸摸歷史脈絡,又以深度訪談活化紅色記憶。作為合肥大學語言文化與傳媒學院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的一員,成員們以專業的視角用鏡頭記錄珍貴歷史影像,以文字整理口述歷史檔案,為紅色文化的當代傳播構建多維素材庫。這場調研不僅是一次歷史追尋,更是文傳學子踐行“用專業講好中國故事”使命的生動實踐——以青年之聲傳遞信仰力量,以傳媒之筆續寫時代華章,讓革命精神在守正創新中煥發新的生機,讓紅色基因融入新時代青年的精神血脈。
(通訊員 張欣悅 祝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