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話,作為我國的國家通用語言,是連接鄉村與外界的橋梁,是激發鄉村發展潛能的關鍵要素。推普助力鄉村振興,是語言文字工作服務“三農”發展的重要舉措。懷揣著對鄉村教育的熱忱與責任,我們河南科技大學“普語興鄉,推普筑夢”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踏上了“支教推普”的征程。在出發前,我們進行了多方面的精心籌備,只為給鄉村教育帶來切實的改變。
深入調研,把握鄉村教育脈搏
為了讓支教活動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我們團隊首先開展了深入的鄉村調研。從前期的資料查閱、問卷設計,到實地走訪、訪談交流,每一個環節都凝聚著團隊成員的心血。我們深知,只有深入了解鄉村教育的現狀和需求,才能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支教方案。

圖為實踐成員實地走訪 任可心 供圖
在調研過程中,我們遭遇了諸多挑戰,問卷設計的初期,也未能精準涵蓋關鍵問題。但團隊成員并未氣餒,我們耐心與村民溝通,用真誠贏得了他們的信任;反復研討、修改問卷,使其更貼合實際情況。通過不懈努力,我們收集到了大量一手資料,了解到當地教育存在教學資源匱乏、師資力量薄弱、普通話普及程度低等問題。這些問題讓我們深感責任重大,也堅定了我們支教的決心。
多元培訓,提升支教綜合能力
調研結束后,我們迎來了豐富多樣的培訓。培訓內容涵蓋教學方法、課堂管理、普通話教學技巧等多個方面。專業老師的悉心指導,讓我們掌握了多種教學方法,如情境教學法、小組合作學習法等,這些方法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在課堂管理培訓中,我們學習了如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如何處理課堂紀律問題,為打造高效課堂奠定了基礎。
除了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團隊協作與溝通能力的培養也至關重要。我們通過小組討論、團隊拓展等活動,明確了各自的分工與職責,增進了彼此的信任與默契。在一次小組討論中,針對教學計劃的制定,成員們各抒己見,經過激烈的討論和反復的修改,最終形成了完善的教學計劃。這一過程不僅提高了我們的團隊協作能力,也讓我們學會了傾聽和尊重他人的意見。
精心籌備,保障支教物資充足
物資準備是支教活動順利開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一項繁瑣而細致的工作。從教學用具、學習資料,到生活用品、醫療藥品,每一項物資都需要精心挑選和籌備。我們根據當地的實際需求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準備了豐富的教學用具,如彩色畫筆、拼圖、故事書等,旨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考慮到鄉村醫療條件相對薄弱,我們準備了常用的醫療藥品,以應對突發情況。
在物資籌備過程中,團隊成員分工合作,有人負責聯系供應商,有人負責采購物資,有人負責整理和打包。面對物資采購資金有限、部分物資供應短缺等問題,我們積極尋求解決方案。通過與供應商協商爭取優惠價格,最終確保了物資的充足供應。這一過程讓我們學會了如何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合理規劃和利用資源,保障活動的順利進行。

圖為實踐團成員前期物資準備活動 任可心 供圖
展望未來,為鄉村教育持續發力
回顧前期的準備工作,我們感慨萬千。每一次的困難與挑戰,都是我們成長的契機;每一次的努力與付出,都讓我們離夢想更近一步。我們深知,即將開啟的支教之旅,充滿了未知和挑戰,但我們毫不畏懼。
展望未來,我們團隊將全力以赴投入到支教工作中。我們將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為孩子們帶去優質的普通話教學和豐富的課外知識;我們將關注孩子們的身心健康,用愛心和耐心陪伴他們成長;我們將積極與當地教師交流合作,共同探索適合鄉村教育的教學模式。同時,我們希望通過這次支教活動,吸引更多的人關注鄉村教育,加入到推普助力鄉村振興的行動中來,共同為實現教育公平和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我們相信,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就一定能在鄉村教育的土地上綻放出絢麗的花朵,讓普通話的種子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