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保護好、運用好紅色資源,加強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指示,譯韻黃河·文旅知行實踐隊于2025年6月15日與6月29日分別召開專題會議,為即將開展的呂梁紅色文旅暑期社會實踐指明方向。
6月15日,實踐隊召開第一次策劃會議,以“紅色基因賦能鄉村振興”為主題,采用“頭腦風暴”研討形式,圍繞呂梁紅色文旅發展的痛點與創新路徑展開激烈討論。隊員們結合前期文獻調研成果,梳理出“藝術活化歷史”“科技賦能傳播”“IP打造”等關鍵思路,并提出多項創意方案。例如,“雙線敘事”項目,通過“老一輩口述歷史+青年藝術再創作”,構建代際對話橋梁;“舊書換故事”活動,以書籍交換收集民間記憶,實現文化教育和綠色環保的雙向循環。

經過深入研討,團隊最終確定實踐總綱,創新性提出“紅色基因雙螺旋賦能模式”,正式啟動呂梁試點村探索工作。該模式以“文化基因解碼”和“創新技術賦能”為雙鏈,通過“調研—創作—傳播”三階段推動紅色資源轉化。隊長王思涵總結指出:“這一模式既契合了國家紅色文化傳承戰略,又為革命老區提供了可復制的文旅發展路徑。”

6月29日,實踐隊召開第二次行前會議。會議聚焦呂梁精神內涵與實踐落地,系統講解呂梁精神“艱苦奮斗、顧全大局、自強不息、勇于創新”的四大核心要素,并結合當地抗戰故事,深入剖析其時代價值。

會議期間,團隊展示了精心設計的隊旗與隊服,明確了分工細則:調研組負責走訪抗戰紀念館并開展村民訪談;文創組負責開發IP形象與設計劇本殺;宣傳組負責運營新媒體并制作雙語手冊,面向國內外游客推廣呂梁紅色文化資源。


兩次會議的順利召開,不僅統一了團隊思想,更讓每位成員感受到肩負的責任與使命。隊員王子涵表示,“從拿到隊服的那一刻起,一種用腳步丈量紅色土地,用專業賦能鄉村振興的決心和信心便油然而生。”未來,譯韻黃河·文旅知行實踐隊將秉持初心,以實際行動踐行紅色文化傳承與鄉村振興的使命,為呂梁紅色文旅事業注入新的活力。
通訊員:王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