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三下鄉”重點團隊系列報道(七): 妙手鑄錘,伴艾同行
發布時間:2025-07-08 閱讀:
合肥大學教育學院學子走進肥光社區:妙手鑄錘,伴艾同行
2025年7月2日下午,合肥大學教育學院“薪火傳鄉韻,師苑‘育’童心”社會實踐團隊在上派鎮肥光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進行手工課程——《妙手鑄錘,伴艾同行》。本次課程由魯丹妮老師主講,旨在通過教授學生艾草錘和艾草包的制作,培養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課堂伊始,魯丹妮老師手持艾草錘,借助端午時節艾草驅邪納福的文化象征,開啟一段文化之旅。魯老師通過課件引領學生穿越時空,見證艾草如何從遠古祭祀的神壇走入尋常百姓的養生日常。其間,老師以《紅樓夢》中艾草錘的雅稱——“美人拳”為引,巧妙地揭示精巧的外形與文化魅力。“由古至今,瑤族人民把明清的艾草錘文化與現代的刺繡文化緊密結合起來,用他們的智慧與創造力將艾草文化傳承發展至今。”在魯丹妮老師繪聲繪色地介紹下,教室中響起驚嘆聲,“原來小小的艾草錘承載著這么厚的文化!”
“大家小心手中的艾草包不要弄灑了。”魯丹妮老師一邊叮囑孩子們一邊手托艾草錘模型:從艾草錘頭部的草包到根部的布袋,都體現著對古代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制作環節氣氛熱烈,團隊成員向孩子們分發艾草錘制作的材料。在團隊成員們的幫助下,孩子們用雙手將棉布與艾草包逐一包裹起來,一個個精美的艾草錘出現在孩子們的手中。孩子們將制作好的艾草錘高高舉起,與他們洋溢著的笑臉相互映襯。
課堂尾聲,孩子們將親手制作的艾草錘送給街道打掃工人、保安叔叔及社區老人,用這份帶著溫度的手工作品傳遞敬意與關懷,讓傳統節日的溫情與善意在互動中延續。
課程在孩子們的歡聲笑語中結束。此次課程通過沉浸式文化導入、體驗式結構認知、創造式成果轉化的過程,將艾草有關的傳統文化轉化為可感知的文化密碼。錘柄纏繞的不只是棉線,更是文化認同的基因紐帶。孩子們在艾草錘的制作過程中不僅習得傳統的養身文化,還在艾草氤氳里感受到端午文化的生生不息。
撰稿人:嵇翔
作者:嵇翔 來源:合肥大學教育學院“薪火傳鄉韻,師苑‘育’童心”社會實踐團隊
三下鄉推薦
- 手把手傳急救技能,心連心筑健康防線
- 7月7日,邵陽學院“就在身邊 醫暖蔡山團”志愿團走進天子湖蔡山團村朝陽村,開展心肺復蘇急救知識科普活動,用專業知識為鄉村發展注入
- 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