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江淮大地浸潤在熾熱的夏意中,安徽理工大學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星火逐光紅色實踐團踏上了一段追尋紅色記憶的旅程。在7月2日至5日期間,他們先后走進界首市老年大學專訪退役軍人事務系統紅色宣傳團成員、參戰老兵、界首關工委“五老”成員--代建禮老戰士,前往阜陽革命烈士紀念館開展主題實踐活動,還深入傳統商鋪與店主和周邊居民交流,隨機與商業街和社區廣場的過往行人進行訪談。在這短短幾天的學習中,那段紅色歲月不斷地渲染著青年大學生的赤子之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深深的扎根于新一代的紅色血脈里,在斗志和蓬勃的生命里生根發芽。
專訪參戰老兵代建禮:聽崢嶸故事,承紅色精神 陽光透過界首市老年大學的枝葉,在地面灑下斑駁光影。安徽理工大學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星火逐光實踐團懷著崇敬的心情走進這里,對安徽省退役軍人事務系統紅色宣講團成員、參戰老兵、界首關工委“五老”成員--代建禮老戰士進行專訪。
采訪中,代老戰士以真摯的情感向我們講述了他自己的心路歷程。訪談中,他緩緩講述人生經歷:青年時期,懷著報國熱忱奔赴戰場,在槍林彈雨中與戰友并肩作戰,歷經生死考驗;退伍后,扎根基層崗位,秉持“為人民服務”的初心,踏實工作,默默奉獻;退休后,主動加入關工委“五老”隊伍,走進校園、社區,講述紅色故事,傳承革命精神。代老戰士言辭懇切,反復叮囑團隊成員銘記歷史,珍惜當下,以實際行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最后,代老戰士與團隊成員合影留念,這一刻,兩代人的手握在一起,紅色精神也在這一握中完成了傳承。
圖為星火逐光實踐團成員采訪代建禮老戰士。田澤坤供圖
深研阜館銘英烈:品抗日史跡,傳鐵血擔當 時光流轉,團隊成員走進了阜陽革命烈士紀念館,開展了紅色抗日主題實踐活動。
踏入紀念館,展示柜陳列著的抗日文物:斑駁的勛章、系著紅綢的沖鋒號和泛黃的手稿,都無聲訴說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在史料展區,各種資料清晰呈現抗日戰斗的艱辛與成果,每一段文字背后都有一個可歌可泣的故事。烈士碑上的年輕面孔、展廳滿墻的烈士姓名,感受到無數英雄為抗日勝利獻出一切的崇高精神。展廳內陳列的一件件文物、一幅幅照片、一段段文字,無聲地訴說著那段艱苦卓絕的抗戰歲月,參觀過程中,成員們或駐足凝視,或低聲交流,在歷史的印記中感悟著先輩們的偉大精神。實踐尾聲,成員們在革命英雄群雕前合影。群雕中,戰士們高舉旗幟、沖鋒向前的姿態,彰顯了革命先烈英勇無畏、為理想奮斗的精神風貌。
圖為星火逐光實踐團成員參觀學習革命時期照片。田澤坤供圖
廣詢街巷憶烽煙:采眾人口述,悟和平珍貴 臨近黃昏,團隊成員圍繞抗日戰爭主題,隊伍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調研。隨機選取商業街、社區廣場等地的過往行人,同時深入傳統商鋪、老字號門店,與店主及周邊居民展開交流,傾聽來自民間的抗戰記憶。
大家紛紛講述個人聽聞的抗戰故事,分享所了解的家鄉曾經歷的戰火歲月。在與不同人群的交流中,大家聽到了許多從未在書本上看到的故事,這些故事從普通百姓的視角,勾勒出了一幅全民抗戰的宏大畫卷,讓大家更深刻地體會到那段歷史的沉重,也更加珍惜如今的和平生活。
圖為星火逐光實踐團成員采訪過往居民。田澤坤供圖
傳承紅色精神,砥礪奮進前行 從與參戰老兵面對面的交談,到在革命烈士紀念館的沉浸式學習,再到深入民間的調研,這一系列活動猶如一把鑰匙,打開了塵封的歷史之門。參與者們在歷史與現實的碰撞中,深刻領悟到紅色革命精神的內涵。它是老戰士們浴血奮戰的堅定信念,是革命烈士們舍生取義的無私奉獻,是普通百姓在危難時刻的團結抗爭。這種精神,穿越時空,激勵著當代人在新時代的征程上奮勇前行。如今的和平歲月,是無數先輩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每一個人都應銘記歷史,傳承紅色基因,以更加昂揚的姿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通訊員張情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