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日下午,由蘇州城市學院數字經濟與管理學院同學組成的“高校網絡輿情“蝴蝶效應”對大學生思想認知的影響機理及引導路徑研究”社會實踐團隊,組隊前往蘇州大學對馬克思主義學院佘明薇老師進行了專題采訪。此次采訪圍繞網絡輿情對大學生的影響、思政教育在輿情引導中的作用等一系列問題展開,旨在深入探究網絡輿情背景下大學生思想認知動態及有效引導策略,為相關實踐工作提供理論參考。
在采訪中,針對網絡輿情“蝴蝶效應”對大學生思想認知產生深刻影響的深層次原因,佘老師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從價值觀沖突和認知弱點兩方面進行了辯證剖析。她指出,價值觀沖突主要體現在傳統主流價值觀與多元網絡價值觀的碰撞,如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傳統道德觀與網絡失范價值觀的沖突;而認知弱點則源于大學生處于價值觀形成關鍵期,存在缺乏批判性思維、易情緒化認知、信息獲取碎片化等問題。
接著,團隊成員進一步問及高校網絡輿情中最易誤導學生價值觀的信息類型。就此問題,佘老師認為虛假新聞和謠言、極端化與片面化觀點、帶有強烈情感煽動性的內容以及低俗功利化價值導向信息是主要“元兇”。這些信息往往通過迷惑性、片面性或情緒渲染等方式,誤導學生形成錯誤認知。在面對這些輿論時,思政教師應立足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扮演信息解讀員,幫助學生辨別信息真偽;以唯物辯證法為指導作為價值觀引導者,傳遞正確是非觀;運用馬克思主義人性觀充當情緒疏導者,緩解學生負面情緒;同時以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作為行為規范者,引導學生遵守網絡法規與道德。
最后,在深度解析網絡輿情發生機制和解決方法后,佘老師建議構建“輿情監測——分析——教育引導”一體化機制,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提升引導效果,加強思政教師與網絡輿情引導專業人才合作,創新思政教育載體和形式。
她認為,當前思政工作應對網絡輿情的最大挑戰是在價值觀多元化背景下,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并增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同時網絡輿情傳播快、范圍廣的特點也對思政工作響應與應對能力提出高要求。在高校網絡治理的輿情引導體系中,思政教育應處于核心引領位置,并與技術監測、管理機制、心理咨詢、法律法規教育等深度整合。
此次采訪讓團隊成員們收獲頗豐,不僅深入了解了網絡輿情對大學生思想認知的影響機理,還獲取了諸多關于思政教育與網絡輿情引導融合的寶貴見解。團隊將對采訪內容進行整理分析,為后續的實踐研究提供有力支撐,助力更好地應對網絡輿情對大學生的影響,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
2025年7月6日
數字經濟與管理學院“網絡輿情”社會實踐團隊
通訊人:丁嘉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