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的長河中,初心如熠熠星辰,照亮著革命者前行的道路。江西師范大學公費師范生院組織學生實踐隊沿著偉人成長的足跡,以實地走訪為課堂,走進韶山毛澤東故居、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岳麓書院、新民學會舊址,開展了一場溯源毛澤東同志革命初心的研學之旅。這是一堂行走的大思政課,同學們在沉浸式體驗中感悟革命先輩的探索歷程,在微課堂講述中傳承初心使命、汲取精神力量。
韶山尋根:觸摸少年壯志的生長土壤 毛澤東故居內,實踐隊員陳雅麟和曹蘭珍展開了《韶山行:追尋偉人足跡,汲取奮進力量》微課。兩人結合故居內的陳列物,詳細闡述了毛澤東的童年生活點滴,以及如何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下,逐漸形成了質樸、勇敢的性格。通過微課講解,實踐隊員們深刻體悟到毛澤東同志家國情懷的思想淵源。沿著故居的石板路緩緩前行,隊員們在“孩兒立志出鄉關”的手書碑刻前駐足沉思,仿佛看到那個懷揣救國理想的少年,正從這片熱土啟程,走向更為廣闊的天地。
岳麓一師:探尋青年求索的思想之光 實踐隊在岳麓書院“實事求是”匾額前駐足良久,并結合史料還原青年毛澤東在此研學的場景。在實踐隊員蔡麗娟帶來的微課《岳麓書院:青年毛澤東的實事求是思想溯源地》中,從書院千年學術傳承切入,系統介紹了書院的學術氛圍、教學理念,以及“實事求是”理念在岳麓書院的歷史長河中的沉淀過程。“實事求是”理念對于毛澤東思想的形成有著深刻影響,為日后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提供了重要理論來源。在湖南第一師范的楊昌濟先生授課舊址,實踐隊員彭葉講述了《湖南一師:一師育毛公志,湘水映赤子心》微課。毛澤東同志在一師求學期間,師從學貫中西的楊昌濟,受其知行合一思想的影響,創辦《湘江評論》,深入農村地區開展實地調研,并寫下了《中國社會各階級分析》《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兩篇雄文,體現了毛澤東同志革命思想從萌芽到堅定的淬煉過程,為日后其開辟“農村包圍城市”中國革命新道路奠定了理論基礎。
新民學會:見證初期探索的實踐足跡 在新民學會舊址,實踐隊員周亦妍現場講述《新民學會:毛澤東思想的孕育搖籃》微課。她通過深入研究新民學會的檔案資料,詳細闡述了新民學會從學術團體逐步轉變為革命團體的過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會員們在救亡圖存的時代背景下,為尋找救國道路所做的工讀互助運動實踐、改良主義道路探討、創建革命組織等多元嘗試。新民學會的轉型直接孕育了長沙共產主義小組,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提供了組織基礎。在這里,隊員們了解到,救國道路中的曲折嘗試與艱難探索,為中國革命早期實踐提供了重要經驗指導,彰顯了早期先進知識分子從思想啟蒙到行動自覺的轉變邏輯。
從韶山立志的初心萌動到革命團體創建的方向篤定,是理想的升華;從歷史現場的感悟到現實行動的踐行,是精神的延續。這場穿越時空、溯源初心的紅色研學,進一步激勵著實踐隊員從革命先輩的奮斗歷程中汲取不竭的前進動力,為理解中國革命勝利的歷史必然提供了生動注腳,更讓隊員們在實踐中強化了傳承紅色基因的使命擔當。(圖/文 龔宇輝 聶新宇 吳成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