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夢鄉村路,‘涇‘彩志愿行”志愿服務隊由合肥大學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學院的青年志愿者創立。旨在連結城鄉,搭建“七彩課堂”教育平臺、助農平臺和鄉村振興調研交流平臺。
項目服務時間為2025年7月2日至9日,以青年志愿者為紐帶,鏈接城鄉兩大核心主體,結合社會熱點和鄉村需要開設“七彩志愿燃星火,因愛提燈篤志行”特色服務站,層層遞進實現城鄉共筑夢。項目主要活動形式如下:
【七彩下鄉行·鄉村振興活動】(1)傳統村落的文化宣傳:
以“探秘古韻村落,傳承鄉土文脈”為主題,通過多維度、沉浸式的體驗,讓傳統村落文化煥發新生。組織“老村民訪談會”,邀請村里年長者講述村落發展變遷、家族往事,大學生志愿者進行錄音錄像,制作成“村落記憶檔案”。此外,鼓勵參與者根據所見所聞創作散文、繪畫、攝影作品,在網絡上進行展示,進一步傳播傳統村落文化。
(2)特色產業傳承與發展
組織當地農民展示、銷售特色農產品,大學生志愿者參與策劃、宣傳、銷售等工作,可以寫推文以及拍攝宣傳視頻來提高農產品的知名度和銷量。
結合績溪當地的自然美景,開展鄉村旅游推廣活動,大學生志愿者參與旅游線路設計、宣傳推廣等工作,吸引更多游客前來旅游觀光,帶動當地經濟發展。設計旅游宣傳材料和導覽手冊,推廣當地的自然風光和文化特色。
(3)非遺傳承旅游調研
為更好的響應鄉村振興戰略,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為推動非遺傳承與旅游深度融合,以文旅賦能鄉村振興,我們將圍繞上莊鎮非遺資源,拍攝制作非遺文化傳承的宣傳片,提高外界對傳統工藝的認識和尊重。我們將設計訪談環節,采訪非遺傳承人講述祖輩傳承故事、創新改良工藝的歷程,探討非遺技藝與現代科技結合。運用真實生動的人物故事,為宣傳片增添深度與感染力。增加宣傳片的真實性和深度,在社交媒體賬號發布精彩片段,發起#打卡上莊非遺#話題互動,搭配上莊鎮非遺旅游攻略,激發大家對家鄉非遺文化的自豪感與傳承熱情,以文旅融合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七彩下鄉行·鄉村振興調研】鄉村振興調研的主要形式為當地黨史館的參觀調研和鄉村振興問卷調查。結合當地特色,我們將開展參觀黨史館,愛國主義教育主題活動,安全教育講座,科技振興特色講座,普法宣傳教育一系列特色活動,實現更加真實的調研。
我們會在鄉村的集市、活動中心、村委會等地,直接向村民發放問卷并當場指導填寫。并將通過調查結果分析全面了解鄉村發展的現狀和需求,感悟鄉村振興帶來的變化。
【七彩下鄉行·推普助力鄉村振興】為了更好的針對當地實情開展推廣宣傳普通話活動,我們會提前了解當地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程度和質量情況,重點人群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使用狀況、學習狀況和學習需求等。我們將提前制作調查問卷,并通過實地走訪發放問卷,發放人群包括青少年、青壯年農牧民、教師、基層干部等;組織當地居民參加座談會,通過ppt,視頻,互動提問等方式了解當地實際普通話使用情況,以及對普通話推廣宣傳的響應和態度。
- 推普技能培訓
推普技能培訓項目將走進社區課堂及學校,利用志愿者們所學的普通話知識,對當地居民進行多形式多主題的專業科普。
活動將以普通話科普課堂宣講、普通話競賽、普通話調研等形式開展。科普課堂宣講:志愿者們將圍繞特定主題進行普通話知識的講解,例如普通話字詞的發音等;普通話競賽:舉辦普通話知識競賽,準備獎品,鼓勵居民積極參與,通過比賽的形式鞏固所學知識;科普調研:通過問卷調查、訪談等方式,了解廣大群眾對普通話知識的認知程度和需求,以便更好地實現推普技能培訓。
- 發展鄉村語言文化
借助現代化平臺,如互聯網和數據庫技術,全面詳盡地記錄鄉村方言,建立鄉村語言資源數據庫。在學校教育中融合當地語言及本土語言文化,為鄉村語言和青少年之間搭建傳承的橋梁。鼓勵青少年作為方言的傳承者,讓他們在學習和使用中保持對鄉村語言的認同和熱愛;有效開發利用鄉村特色語言資源,發展鄉村語言文化產業,如將農村特色語言資源與旅游文化結合,實現語言資源的價值轉化。通過這種方式,農民可以認識到鄉村語言的價值,從而促進鄉村語言資源的保護和發展,提升鄉村社會凝聚力。
此外,我們還將整理鄉約鄉規、俗語民謠等鄉村優秀語言文化資源,創作文學、書畫、戲劇等多種服務鄉風文明建設的文藝作品。展示鄉村的本土語言、方言、民間故事、歌謠等,通過實施“經典潤鄉土”計劃等舉措,拍攝制作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及優質學習或宣傳視頻,并將視頻上傳到網上的不同平臺,利用網絡資源充分宣傳推廣。
- 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
我們將進行以下策略來達到推普的目的。策略一:基礎設施建設。在鄉村學校、村委會等公共場所設立普通話學習角,配備多媒體教學設備。利用互聯網技術,建立線上普通話學習平臺,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策略二:教育培訓。組織志愿者團隊到鄉村開展普通話培訓班,重點培訓鄉村教師和村干部。與地方政府合作,開設普通話教育專業課程,定向培養鄉村普通話教師。策略三:文化活動推廣。舉辦普通話演講比賽、朗誦會等文化活動,激發村民學習普通話的興趣。制作并播放普通話宣傳片,通過電視、網絡等媒體擴大影響力。
【
七彩下鄉行·
愛國主義教育主題活動】
千百年來,中華民族不斷努力自強,整個民族有強烈的歷史意識,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應該不斷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學以致用,以學促用,通過正確的歷史積淀,我們終將得到豐富的思考。認真學習黨史,用黨史開拓視野,加強理論學習和素質建設,不斷努力,積極上進,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歷史沉淀著先人給后人的啟示,他們的人格魅力在歷史的長河中凝聚著永久的清香,沁入的心脾。本次活動我們將聆聽老爺爺給我們講歷史故事。了解老一輩的風情,領略在不一樣的時光里,他們的點點滴滴。我們通過此次活動,可以更好地激發我們對歷史的興趣和熱愛,通過故事中的人物經歷和智慧,汲取啟示,為我們的成長和鄉村的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歷史文化包含著無窮的智慧與魅力,是我們這個國家的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資本,也是我們民族得以凝聚并生生不息的命脈,因此我們更應該珍惜歷史,并由此創造未來。在閱讀了這些歷史后,將會領略到歷史閃爍出的智慧之光,獲得啟迪和教益。
【七彩下鄉行·青少年科普】活動將以科普課堂宣講、科普實驗、科學表演、科普競賽、科普調研等形式開展。科普課堂宣講:志愿者們將圍繞特定主題結合自身專業特色進行科普知識的講解;科普實驗:通過實驗演示的方式,讓青少年親手操作,從而更直觀地理解科學原理,例如牙膏的成分、氣流變化的原因等;科學表演:利用日常物品進行趣味實驗,如聲音的產生、水的壓力等,以此來吸引青少年的注意力,激發他們對科學的興趣;科普競賽:舉辦各類科普知識競賽,準備一些獎品,鼓勵青少年積極參與,通過比賽的形式鞏固所學知識;科普調研:通過問卷調查、訪談等方式,了解青少年對科普知識的認知程度和需求,以便更好地設計科普活動。
面對社區12歲以下的孩童舉辦“繪畫知識小課堂”公開課,對其進行傳統文化知識科普性宣講,以動畫的形式,增加孩子們的積極性;面對青少年群體,舉辦“繪畫知識快問快答”小活動,對其進行互動性科普;此外,我們還可以舉辦“繪出山水”活動,讓其對扇子、帆布袋等小禮品進行繪畫,親身體會繪畫的樂趣;并且設置互動環節,舉辦相應趣味小活動,如現場臨摹、名畫猜想等,增強活動的趣味性和參與度,實現大眾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進一步了解,激發文化傳承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