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既是實現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任務。為深入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激發農村青年創新創業活力,7月3日,巢湖學院電子工程學院“農創協同發展,鄉創勢能奔涌”實踐團赴鳳陽縣小崗村開展調研活動,探尋鄉村振興密碼。
一、青春對話改革親歷者大學生聆聽小崗村"紅手印"故事
在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金昌食府"院內,巢湖學院“農創協同發展,鄉創勢能奔涌”實踐團懷著崇敬與學習之心圍坐在大包干帶頭人嚴金昌身旁,聆聽46年前那場改變中國農村命運的壯舉。這是該團隊"三下鄉"社會實踐的重要一課,通過親歷者口述還原改革開放歷史現場。
實踐團對大包干帶頭人之一的嚴金昌老先生進行了專題采訪,聆聽他講述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嚴老先生深情回憶了1978年小崗村包產到戶的改革壯舉以及改革帶來的翻天覆地變化。在訪談中,他詳細講述了從集體生產到家庭聯產的轉型故事,強調“敢為人先、勇于擔當”的小崗精神是鄉村振興的核心動力。團隊成員認真聆聽,不時提問互動,通過鮮活的歷史細節深刻感悟到改革先驅的智慧與勇氣。此次采訪不僅收集了一手口述史料,更讓青年學子們堅定了賡續改革基因、投身鄉村建設的信念。

(圖為實踐團成員在與嚴金昌老人交流。孫子怡攝)
"從生死契約到土地確權,讀懂了改革就是為百姓謀幸福的真諦。"實踐團團長感慨。這場生動且富有啟發性的對話,讓青年們深刻認識到"三農"工作和改革開放的重要意義,小崗精神將激勵新時代青年不怕困難,勇擔使命。
二、傳承先鋒精神,勇擔時代重任
實踐團參觀沈浩同志先進事跡陳列館,詳細了解了他在小崗村擔任第一書記期間推動農村改革的感人事跡,包括帶領村民實施土地承包、改善基礎設施和提升民生福祉的生動案例。在陳列館內,全體人員跟隨講解員依次參觀了“忠誠信仰”“實干擔當”“公仆情懷”“精神永續”四大展區。生動再現了沈浩同志作為安徽省財政廳下派干部,扎根小崗村六年,帶領村民修路建房、發展產業、推動改革的感人事跡。通過觀看歷史照片、實物展品和紀錄片,實踐團成員深刻感受到沈浩同志無私奉獻、扎根基層的先鋒精神,深受教育和鼓舞。這次參觀不僅重溫了改革歷程,更強化了實踐團成員的責任擔當,激勵他們傳承紅色基因,勇擔鄉村振興的時代重任。

(圖為實踐團成員在觀看陳列館內模型。蔣王地攝)
三、走進歷史深處,感悟改革初心
為深入理解中國農村改革的偉大歷程與深刻內涵,實踐團又走進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大包干紀念館,在一件件歷史實物、一幅幅珍貴圖片前駐足凝望。全體人員依次參觀了“溯源·抉擇”“貢獻·巨變”“引領·振興”等主題展區。通過珍貴的歷史照片、復原場景和實物展陳,深入了解了1978年小崗村18位農民按下紅手印、率先實行“包產到戶”的偉大創舉。展館內按原樣復制的茅草屋、斑駁的“生死契約”和反映小崗村滄桑巨變的影像資料,生動再現了從“吃不飽飯”到“邁開改革第一步”的歷史性轉折,紀念館里的每一件東西都在訴說著曾經的改革壯舉。講解員深情講述:“這18個紅手印不僅改變了小崗村的命運,更掀開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是歷史的見證。”

(圖為實踐團去參觀大包干紀念館。蔣王地攝)
此次活動不僅是一次歷史的回顧,是一場精神洗禮,更是對改革開放精神的一次深刻致敬。實踐團成員表示,將深刻學習小崗精神,把從這段旅程所看到的所學到的轉化為工作的動力,在之后的工作與學習上堅守初心、砥礪前行,為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讓小崗精神在更多人心中生根發芽,綻放光芒。“通過此次小崗村之行,實踐團成員深刻體會到‘敢為人先’的改革精神在鄉村振興中的時代價值。未來,青年學子將繼續以腳步丈量土地,用專業賦能鄉村,讓‘紅手印'的精神薪火相傳,在新時代的田野上書寫更多小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