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袁城磊 張勇)一支毛筆、一方硯臺、一張宣紙,便能勾勒出中華千年文化的獨特韻味。近日,咸陽師范學院于右任書法學院藝啟鄉行隊走進咸陽市周邊鄉村,以筆墨為橋梁,搭建起鄉村兒童親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通道,讓書法藝術化作連接孩子們與傳統文脈的靈動紐帶,為鄉村美育注入新活力。
墨香課堂:筆尖躍動,開啟傳統文化啟蒙之旅 在鄉村的教室里,藝啟鄉行隊隊員們俯身指導,手把手糾正孩子們的握筆姿勢,耐心講解運筆技巧。從最簡單的“一”“人”筆畫入手,隊員們巧妙地將王羲之“臨池學書,池水盡墨”、顏真卿剛正不阿與書法風骨的故事融入教學。
孩子們緊握毛筆,神情專注地臨摹,稚嫩的小臉上滿是認真。“老師,這個字為什么要這樣寫呀?”此起彼伏的疑問聲,伴著紙上暈染的墨痕,彰顯著他們對傳統文化濃厚的好奇心。在一橫一豎、一撇一捺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種子正悄然在孩子們心中萌芽。
圖為志愿者幫小朋友矯正握姿。通訊員 韓明欣 攝
墨香童心:趣味賦能,點燃傳統文化熱愛之火 在書法課堂中,藝啟鄉行隊打破傳統教學模式,以創意為筆、趣味為墨,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生機。課堂上,隊員們精心設計了漢字結構拼圖、書法猜謎等互動小游戲,孩子們踴躍參與,在歡聲笑語中理解漢字的間架結構、感受書法的精妙。
“誰能講講‘人’字為什么是一撇一捺?”面對提問,三年級的嘉豪迅速舉手,眼神明亮地回答:“因為人要互相幫助,就像這兩筆支撐著彼此!”童言童語中蘊含著對漢字深刻的理解,也展現出傳統文化在趣味教學中真正“活”了起來,不再是課本上冰冷的文字,而是化作孩子們眼中的光芒與心中的熱愛。
圖為志愿者講解漢字結構。通訊員 袁城磊 攝
薪火相傳:筆墨交融,見證藝術傳承與希望 當藝啟鄉行隊隊員與孩子們的手共同握住毛筆,當大學生扎實的專業知識轉化為童趣十足的課堂內容,這場因書法而起的相遇,意義非凡。它不僅讓優秀傳統文化在鄉村大地扎根生長,更見證了兩代人對藝術的執著與傳承。
隊員們的悉心教導,如同播撒文化火種;孩子們的熱情回應,恰似薪火的延續。這傳承的畫面,寄托著對鄉村美育美好未來的無限期許,也預示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將在鄉村兒童的心中綻放出絢麗之花,生生不息、代代相傳。
圖為“藝啟鄉行隊”團隊成員與教師合影。通訊員 韓明欣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