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紙繪彩筑童心,非遺薪火指尖傳:手工課堂激發美育新活力
7月4日,九江學院藝術學院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服務隊在湖口縣付垅村兒童之家繼續開展支教活動,本日教學旨在將傳統手工與美術創作融合,為當地孩子們帶來一場充滿趣味與創意的藝術體驗。
孩子們進行作品展示 徐房清
上午的手工課以基礎折紙為主,孩子們在指導下完成小蝴蝶與千紙鶴的制作,通過折疊、翻折等基礎手法熟悉材料特性。隨后,教學內容轉向青陽腔人物主題折紙。劉欣怡老師結合青陽腔傳統角色的服飾特點,講解折紙過程中頭飾、衣襟等部位的形態處理,引導參與者在折疊中觀察戲曲人物的典型特征。從紙張剪裁到褶皺塑形,孩子們逐步將平面紙張轉化為具角色辨識度的立體形象,使抽象的戲曲文化通過手工形態得到呈現。
課上劉欣怡協助小朋友折紙 徐房清
下午的美術課聚焦于青陽腔臉譜藝術。實踐隊員首先向孩子們介紹了臉譜的基本樣式及其不同色彩所代表的人物性格或身份象征。隨后,孩子們在準備好的空白臉譜模具上發揮創意,親手繪制了屬于自己的青陽腔臉譜。課程還特別設置了“變臉”翻面畫環節:分別設計并繪制出不同的青陽腔臉譜圖案。通過翻轉卡片,體驗了類似戲曲“變臉”的趣味效果,現場互動積極,氣氛活躍。
勞瑞欣協助小朋友完成臉譜繪畫 任耀庭
青陽腔變臉翻面畫成果展示 任耀庭
隊員們此次結合當地非遺文化特色青陽腔和自身專業特長,精心設計了本日藝術課程,期望通過手工與繪畫的形式,為鄉村兒童提供近距離感受和學習傳統非遺文化的機會,在豐富暑期生活的同時,也播撒出文化傳承的種子。
通訊員:葉露、勞瑞欣、龔妙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