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 6 日,陡張小學的操場上早早傳來了孩子們雀躍的喧鬧聲。這一天是合肥大學青年志愿者聯合會 “童夢護航,關愛領航” 團隊 “三下鄉” 實踐活動的收官之日。團隊成員們特意為孩子們準備了豐富的活動,傳授防溺水知識、進行趣味物理實驗和活力滿滿的體育活動,為這段難忘的支教時光畫上圓滿而充實的句號。
上午 8 時 30 分,孩子們專注的目光開始聚集。考慮到夏季河流湖泊水量增多,溺水事故進入高發期,志愿者以 “實景演練 + 案例教學” 開啟首日課程:收集近年來真實溺水案例制作圖文展板,從“湖泊暗流的危險”到“抽筋自救的黃金 45 秒”,用通俗語言拆解溺水預防要點。最震撼的是情景模擬環節:兩名團隊成員身著防水服扮演“溺水者”與“施救者”,演示如何用救生圈拋物線投擲、竹竿橫向牽引等正確救援方式,同時指導孩子們練習仰漂姿勢與“仰臥呼救法”。當四年級學生周雨陽成功用模擬救生圈套住 “落水者” 時,全場爆發出熱烈掌聲,安全教育在沉浸式體驗中入腦入心。
防溺水知識學習結束后,科學的奇妙氣息悄然蔓延。團隊成員拿出準備好的紙巾、水彩和杯子,神秘地說:“今天我們要搭建一座會變色的彩虹橋。” 隨后,他們講解了 “毛細” 現象的原理 —— 水分子之間的吸引力讓液體能在細小管道中上升,就像有一只無形的手在牽引。隨著實驗的進行,當彩色的水沿著紙巾慢慢爬升,最終在橋梁頂端交匯成絢爛的色彩時,孩子們發出了陣陣驚嘆,小臉上寫滿了好奇。在團隊成員的指導下,孩子們分組操作實驗器材,有的小心翼翼地調整紙巾的角度,有的專注地觀察水位的變化,不時發出 “快看,紅色爬到藍色這里了” 的歡呼。不少學生還提出了 “如果用更粗的紙會不會爬得更快”“海水能不能做這個實驗” 等新奇問題,團隊成員耐心地解答疑問,讓科學的種子在孩子們心中悄悄發芽。
下午的籃球場化作歡樂海洋:團隊成員組織的“趣味投籃賽”設置了“障礙運球”“背簍投球”等創意環節。三年級的張可茹踮腳投籃時,籃球在籃筐上顛了三下才落入網中,全班同學跟著籃球起落齊聲數數;六年級男生自發組織的“三人籃球賽”中,團隊成員劉鵬黎故意“放水”讓學生搶斷,換來孩子們得意的歡呼。當汗水浸透球衣、夕陽為操場鍍上金邊時,這場釋放活力的體育派對,悄然將離別的傷感釀成了并肩奔跑的快樂記憶。
夕陽西下,霞光為陡張小學的教學樓鍍上了一層溫暖的金邊。當團隊成員們宣布活動結束時,孩子們卻遲遲不肯離開,有的拉著一位成員的衣角問:“哥哥姐姐,你們明天還來嗎?” 有的偷偷塞過來畫著笑臉的紙條,上面歪歪扭扭地寫著 “謝謝你們”。而團隊成員葉涵銳的日記里寫著:“當孩子用小手給我別上紙花時,突然明白支教的意義不僅是授課,更是用青春溫度焐熱鄉村童年。” 這場跨越城鄉的相遇,讓18名團隊成員在許多雙清澈眼眸中讀懂了“責任”二字 —— 正如團隊隊長張程峰在總結會上所說:“我們播下的知識種子或許正在發芽,而孩子們回饋的純真,早已在我們心底長成了森林。”
最后一天豐富的課程安排安排,不僅讓學生們學到了實用的防溺水知識,也在趣味實驗中體驗到了科學的魅力,更在運動中增強了體質、收獲了快樂。但這段時光的意義遠不止于此 —— 團隊成員們用真誠的陪伴,讓孩子們看到了更廣闊的世界;孩子們用純真的笑容,讓大學生們明白了責任與擔當的重量。離別的時刻,孩子們揮動著小手,主動擁抱我們的團隊成員們,團隊成員們眼中含著淚光,這段跨越城鄉的情誼,早已超越了簡單的支教活動本身。它像一粒種子,播撒在孩子們心中,也扎根在團隊成員們的記憶里,成為連接城市與鄉村、青春與成長的紐帶,而這份溫暖與希望,必將在未來的日子里繼續傳遞、生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