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8日,西南大學教育學部“育見·綦江”研究生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在重慶市綦江區打通鎮大石壁社區開展“急救常識我知道”主題教育活動。本次活動旨在提高鄉村兒童安全意識和應急救護能力,通過情景模擬、互動教學、小組合作等形式,為當地兒童普及基礎急救知識,筑牢暑期安全防線。

(圖為實踐隊員講解急救知識。 李雪 供圖)
趣味互動開啟安全課堂,急救知識走進童心
活動伊始,實踐隊員以一場別開生面的“安全知識大挑戰”拉開帷幕。隊員們精心設計了一系列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如“扭傷了應該怎么辦?”“發現有人擦傷了,我們能做些什么?”孩子們爭先恐后地舉手回答,現場氣氛熱烈非凡。通過這種趣味問答的形式,實踐隊員成功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為后續的安全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隨后,實踐隊員通過生動形象的動畫視頻,向孩子們展示了急救場景和正確的急救方法。視頻中,卡通人物在遇到危險時的冷靜應對和正確操作,深深吸引了孩子們的目光。同時實踐隊員詳細講解急救步驟和注意事項,如心肺復蘇的正確姿勢、傷口包扎的技巧等。孩子們聚精會神地聽著,不時點頭表示理解。

(圖為實踐隊員給孩子們講解急救步驟。李清 供圖)
實操演練強化技能,安全守護觸手可及
理論知識講解完畢后,實踐隊員迅速將課堂轉移到了實踐操作環節。隊員們提前準備好了急救道具,包括人體模型、繃帶、三角巾等,讓孩子們親身體驗急救過程。在心肺復蘇模擬操作中,孩子們在志愿者的指導下,認真地按照“按壓—通氣”的步驟進行練習。雖然動作略顯生疏,但每一個孩子都全神貫注,力求做到標準。實踐隊員在一旁耐心指導,糾正孩子們的錯誤姿勢,確保他們能夠掌握正確的急救技能。
在情景模擬環節,孩子們更是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紛紛化身“小小急救員”,用繃帶練習環形包扎、螺旋包扎等方法。他們互相配合,有的扮演傷者,有的扮演急救員,用繃帶和三角巾進行包扎練習。實踐隊員一邊示范,一邊講解不同傷口的包扎方法,孩子們在實踐中逐漸掌握了技巧。現場充滿了歡聲笑語,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將急救知識牢記于心。“我學會了幫妹妹處理擦傷!”參與活動的兒童驕傲地展示學習成果。實踐隊員還結合夏季高發的溺水、中暑等風險,編演了安全情景劇,通過角色扮演強化孩子們“預防為先”的意識。

(圖為孩子們展示自己的急救包扎成果。李清 供圖)
安全意識扎根心底,鄉村教育賦能成長
除了急救知識的傳授,實踐隊員還采用‘教—練—考—用’閉環教學的方式,特別強調了預防安全事故的重要性。他們通過案例分析,向孩子們講述了生活中常見的安全隱患,如交通規則的遵守、電器使用的注意事項等。”活動尾聲,隊員們向社區兒童發放了自制的《兒童安全手冊》,圖文并茂收錄防燙傷、防觸電等生活急救技巧。
大石壁社區黨總支副書記對此次活動給予了高度評價:“鄉村兒童的安全教育一直是社區關注的重點。西南大學教育學部實踐團隊帶來的這次活動,不僅讓孩子們學到了實用的急救知識,更增強了他們的安全意識。這樣的教育活動非常有意義,希望以后能有更多類似的活動走進鄉村。”據悉,西南大學教育學部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后續還將圍繞心理健康、科學教育、美育教育等主題開展系列活動,持續為鄉村教育賦能,為鄉村兒童的全面發展保駕護航。
(圖為實踐團隊與孩子們合影留念。李清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