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6日至10日,西南大學教育學部“育見·綦江”社會實踐團隊的十二名研究生志愿者,在帶隊老師的指導下,深入重慶市綦江區打通鎮大石壁社區,聯合社區為當地三十余名兒童帶來了一場為期五天、精彩紛呈的暑期成長盛宴。本次活動精心設計“自我保護教育”、“安全教育”和“科學小實驗教育”三大主題課程,融合知識性、趣味性與實踐性,旨在豐富社區兒童暑期生活,提升其安全防范意識、自我認知水平和科學探究能力,助力鄉村兒童健康成長。
安全防線駐心間,知識守護成長每一步
安全教育是本次活動的重中之重,覆蓋了食品安全、防詐騙、急救知識、防溺水等多個關鍵領域。
在《安全“童”行》課堂上,志愿者們通過展示發霉變質、發芽土豆等實物圖片,教會孩子們如何用“眼睛看、鼻子聞、手觸摸”辨別食物好壞,牢記“三無”食品不能買,學習了食品安全五大要點和順口溜,引導孩子們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小心有“詐”》反詐課堂則充滿互動性,志愿者們通過剖析“游戲類”、“冒充類”、“兼職類”、“追星類”等典型騙局,設計了“女巫的毒藥”、“你比劃我來猜”、“誰是臥底”等趣味游戲,讓孩子們在玩中牢記“三問原則”(這是真的嗎?為什么要給錢?能告訴老師或父母嗎?)和“四不口訣”(不獨自處理麻煩、不點擊陌生鏈接、不透露密碼、不向陌生人轉賬),大大提升了識別和防范電信詐騙的能力。《醫療急救小常識》課上,孩子們學習了扭傷后的“RICE”原則(休息、冰敷、加壓、抬高),練習了用碘伏、創可貼、紗布處理擦傷劃傷,并初步嘗試了環形包扎、螺旋包扎等繃帶使用方法,掌握了應對酒精中毒的基本要點,提升了應急救護意識。尤為重要的是《溺水救援大作戰》課程,通過模擬危險水域,如水庫、河溝、池塘等,講解防溺水“六不準”,演示“仰漂”“水母漂”自救技巧,練習利用漂浮物和長桿進行互救,并組織孩子們簽署《防溺水承諾書》,全方位筑牢了孩子們的水域安全意識。

認識自我護身心,健康成長有“秘鑰” 自我保護教育板塊聚焦兒童身心健康成長和權益保護。
《我從哪里來?》作為生命教育課,通過用氣球模擬懷孕的方式,引導孩子們理解生命誕生的不易,核心落腳于“學會愛自己”、“學會保護自己”、“不去傷害他人”。這些課程幫助孩子們建立了積極的自我認同,掌握了重要的自我保護技能,為他們的健康成長提供了堅實的心理基礎!段覀兊纳眢w》課程通過“身體自畫像”引導孩子們認識身體的各個部位及其合作功能,通過圖片科學講解不同性別和成長階段的身體變化,幫助孩子們建立健康的身體意象!段覀兌际呛门笥选坊顒觿t通過生動的情景模擬,如“拒絕擁抱請求”、“應對陌生人不當觸碰”等,教會孩子們理解人際交往中的身體界限,明確“隱私部位不能碰”,練習大聲、堅定地說“不”,并掌握在感到不舒服或遭遇侵害時如何求助、如何記住關鍵信息,強調了“尊重他人界限”和“保護自己隱私”同等重要。
科學奧秘在指尖綻放,小小實驗點燃智慧火花
科學小實驗板塊成為了孩子們探索世界的奇妙窗口。志愿者們化身“科學魔法師”,利用生活中常見的材料,帶領孩子們動手實踐,感受科學魅力。在《聽話的沉浮子》課上,孩子們用吸管、回形針和礦泉水瓶,親手制作浮沉子,通過按壓瓶身觀察其上下沉浮,直觀理解了帕斯卡定律和阿基米德原理,也明白了潛水艇的工作原理!兑后w魔法師》課堂上的“牙簽穿透術”讓孩子們驚嘆連連,覆蓋濕紙巾的滿水瓶倒置后水竟不灑出,深入淺出的講解揭開了水的表面張力奧秘!缎商讲橹讣y》活動則充滿了偵探般的樂趣,孩子們在涂抹碘伏、加熱杯子的過程中,親眼見證指紋神奇顯現,學習了油脂與碘蒸汽反應的化學知識,也強化了保護個人生物信息的意識。而《空氣炮》的制作與小組PK賽,更是將活動氣氛推向高潮,氣球回彈產生的強勁氣流讓孩子們興奮不已,也生動理解了氣體壓強與流動的原理。這些寓教于樂的小實驗,不僅鍛煉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更在他們心中播下了熱愛科學、勇于探索的種子。
收獲肯定,賦能未來
活動尾聲,指導老師對本次社會實踐成果進行了總結,高度肯定了志愿者們的付出與孩子們的積極參與:“我們精心設計的系列課程,成功將抽象的知識轉化為孩子們看得見、摸得著、做得到的體驗,在歡聲笑語中傳遞了安全理念、自我保護意識和科學精神,真正做到了寓教于樂,知行合一。”大石壁社區工作人員和家長們也對活動給予了高度評價:“西南大學的大學生們帶來了這么豐富又實用的課程,孩子們每天回來都興奮地分享學到的知識,無論是做實驗的樂趣,還是學到的新安全技能,都讓他們收獲滿滿。特別是反詐騙、防溺水和自我保護這些內容,非常及時和重要,我們家長也感到特別安心和感激。”此次活動不僅為孩子們打開了一扇探索世界、認識自我的窗口,也為高校學子提供了寶貴的實踐平臺,架起了高校資源服務社區、助力鄉村教育發展的橋梁,留下了充滿歡笑、知識與溫暖的夏日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