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底“藝琺淬心,柳韻織情”暑期社會實踐團隊走進連云港市社會福利中心,為殘障人士開展了一場非遺文化主題藝術療愈活動。陽光溫柔灑落,團隊成員與福利中心的特殊群體共同體驗非遺金箔畫制作,在技藝傳承中傳遞關愛,也在互動中收獲深刻感悟。
此次活動意義非凡,志愿者們紛紛分享了自己的體會。
志愿者陳明軒說:“此次福利院之行于我而言并非簡單的行程。和他們一起做手工時,那一張張真誠的笑臉讓我體會到純粹溫暖的關懷。看到他們因簡單陪伴而舒展的眉眼或興奮的神情,一種柔軟而沉重的觸動悄然滋生。這讓我意識到,個體的力量雖微,但匯聚點滴善意,也能成為照亮他人生活的微光。它催促著我正視身邊需要幫助的角落,并生發出更自覺的責任意識——我們應成為傳遞溫暖的光源,用不息的愛意撫慰每個需要關懷的生命。”
生佳俊感慨道:“今天在福利院參與非遺金箔畫活動,我深刻體會到藝術的力量與溫度。殘障朋友們專注制作的模樣令我動容,他們用雙手傳遞的創造力與韌性,遠比作品本身更珍貴。通過耐心溝通與協作,我不僅學到了金箔工藝技巧,更感受到公益實踐的意義——藝術能跨越障礙,點亮彼此的心靈。這次活動讓我反思設計專業的社會責任,未來希望用所學為特殊群體傳遞更多溫暖。”
呂文靜說:“和殘障朋友們一起制作金箔畫意義非凡。看他們認真粘貼金箔的模樣,我深受觸動。有位朋友雖行動不便卻堅持完成作品,這份對生活的熱愛讓我明白,殘障并非阻礙,而是別樣的人生底色。志愿活動是雙向奔赴——我們給予陪伴,他們饋贈我們對生命更深刻的敬畏與熱愛。”
潘浩感嘆:“與殘障朋友共繪金箔畫時,他們純凈的眼神和熱忱的態度讓我難忘。每一片金箔的粘貼都是對美好的追尋。他們如暗夜繁星,以獨特光芒照亮世界。這次經歷讓我學會以更包容的心擁抱生命的多樣。”
易瓊分享道:“初次接觸時的無措,在他們真摯的‘謝謝’中消融。當我為一位伙伴削鉛筆、按紙張時,他全身心投入創作的專注令我動容。他不僅細心聆聽提醒,還在‘膠水夠用了’的輕聲回應中展現出可貴的品質。這次互動讓我明白,真誠相待時,標簽自會消解,心與心的相通才是最大的收獲。”
志愿者王平在心得中寫道:“起初得知服務對象是成年特殊群體時,我有些手足無措。但實際相處中發現,他們天真友善如‘小孩’。制作金箔畫時,他們毫不吝嗇的夸獎讓我放松下來,很快我們便聊得熱火朝天。他們的真誠善良同樣治愈了我們,笑容背后的溫暖直抵心底。”
離開時,福利中心的走廊掛滿金箔畫,陽光透過窗戶灑落其上,映出細碎光斑。這場活動讓團隊成員深刻領悟:文化的傳承不止于技藝,當非遺與善意相遇,便能在每個角落綻放溫暖之花。
文章編輯:吳慧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