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無限志愿服務隊在青龍泉小學開展特色歷史課堂 ——“紅領巾”牽手“考古鏟”,探尋家鄉文化根脈
發布時間:2025-07-18 閱讀:
(湖北鄖縣,2025年7月17日) 近日,青春無限志愿服務隊在湖北省鄖縣青龍泉小學,為一年級學生帶來了一堂別開生面的課外歷史啟蒙課。志愿者們巧妙運用多媒體資源和生動講解,將深奧的考古發現轉化為孩子們易于理解的故事,在孩子們心中播下熱愛家鄉歷史文化的種子。
“石頭爺爺”講述勞動故事
志愿者徐婧展示鄖縣人頭骨化石模型圖片,引導孩子們觸摸自己的后腦勺,對比古今差異。通過粉筆勾勒原始生活場景和化石上的工具痕跡,孩子們直觀感受到祖先的勤勞智慧。當看到圖片上的劃痕時,學生小艾興奮地說:“哇,原來我們的祖先也是會做東西的‘巧手’!”課堂氣氛活躍,孩子們在笑聲中理解了勞動創造歷史的樸素道理。
“閃光寶劍”展現創新智慧
戰國青銅劍的圖片引發了孩子們對古代技術的驚嘆。老師將古人的精湛技藝與延安時期紅軍改造工具的故事相聯系,啟發思考。扎著羊角辮的小王同學立刻聯想到:“紅軍叔叔和古代做寶劍的人一樣,都是會‘變魔法’的改造大王!”這一環節旨在傳遞“動腦筋、想辦法”的創新精神古今相通。
“竹片規矩”傳遞規則意識
通過展示手繪的古代秦簡圖片,老師介紹了古人在竹片上刻寫的規則(如對偷摘桑葉的處罰)。結合現代“禁止焚燒秸稈”等標語圖片,孩子們討論起規則的重要性。學生小雨輕聲分享感悟:“規則就像田埂,保護田地,莊稼才能長好。”將抽象的法治概念具象化為孩子熟悉的田間景象,讓孩子們明白規則守護美好生活的意義。
此次“紅領巾遇上考古鏟”特色課堂,是青春無限志愿服務隊探索文化賦能鄉村振興的一次生動實踐。他們致力于用孩子們聽得懂、喜歡聽的方式,將沉寂的文物轉化為鮮活的教育資源,讓悠久的歷史文明與紅色的創新精神在幼小心靈中生根發芽,為鄉村的未來發展注入持久的文化動力。
素材來源:湖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青春無限”志愿服務團隊
文字:胡欣悅、汪文靜
攝影:汪文靜、胡欣悅
作者:胡欣悅、汪文靜 來源:湖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社會實踐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