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山東理工大學交通與車輛工程學院“圓夢”暑期社會實踐團一行踏上微山島這片承載著厚重抗戰記憶的熱土,專程前往鐵道游擊隊紀念館開展實踐學習活動。隊員們在此深入探尋革命先輩的英勇足跡,接受了一堂深刻而鮮活的紅色精神教育課。
紀念館內,實踐團隊員們循著精心設計的展陳脈絡,踏入了那段硝煙彌漫的歲月。玻璃展柜中,斑駁的鐵道扳手、泛黃的作戰地圖、游擊隊自制的土槍土炮無聲訴說著當年斗爭的艱苦卓絕。一比一復原的微山湖蘆葦蕩戰場實景,配合聲光電技術重現的夜襲列車場景,讓隊員們仿佛置身于水網密布的戰略要地,親歷游擊隊員“飛車奪藥”“智截布車”的驚險傳奇。一份份泛黃的《魯南時報》原件,記載著這支“懷中利劍、袖中匕首”的鐵道奇兵如何以機動靈活的戰術,成為插在敵人津浦鐵路命脈上的尖刀。
展館通過“赤誠報國”“鐵血抗爭”“軍民同心”“精神永續”四大主題板塊,立體呈現了鐵道游擊隊的英雄群像。隊員們凝視著“芳林嫂”原型人物劉桂清懷抱嬰兒傳遞情報的雕塑,閱讀著隊員用簡陋工具拆卸日軍鐵軌的史料記載,深刻體悟到“聽黨指揮、依靠人民、機智果敢、勇于亮劍”的鐵道游擊隊精神內核。館內特別展陳的1942年劉少奇同志穿越封鎖線時游擊隊提供秘密護航的珍貴史料,更讓隊員們理解了這支隊伍在戰略交通線上的關鍵作用。
步入紀念館終章的"精神永續"展廳,一面特殊的五星紅旗在射燈下莊嚴呈現——這是鑲嵌在特制展柜中的國家象征。實踐團成員自發環繞展柜肅立,玻璃表面隱約映照出年輕而堅毅的面龐。展柜基座陳列著紀念微山縣成立70周年紀念的在天安門升起的國旗。隊員們凝視著旗幟上跳動的金色星光,展柜玻璃折射的光暈籠罩著整個空間,歷史榮光與青春信仰在此刻完成神圣交融。
參觀尾聲,實踐團全體成員在鐫刻著“鐵道游擊隊紀念館”的巍峨門楣下莊嚴列隊合影。青灰色的建筑墻體與青年學子堅毅的目光交相輝映,鏡頭定格下歷史與未來的交匯瞬間。離島之際,湖風拂過紀念館頂端的紅五星雕塑,如同當年穿越蘆葦蕩的訊號,將“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念密碼,深深鐫刻在這群未來交通建設者的心間。他們將帶著微山湖的烽火記憶,在智能交通、裝備制造的新征程上,續寫新時代的“鐵道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