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探尋文化根脈,傳承名人風骨。7月20日,淮北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的學生來到安徽文化名人藏館,開展了探尋文化名人精神軌跡的社會實踐活動。
圖為安徽文化名人藏館牌子
7月20日上午,實踐隊員懷著對文化的敬畏之心來到了安徽文化名人藏館。步入藏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洪镕捐書紀念基石。這塊紀念基石長約 1.2 米、寬 0.8 米,主體由漢白玉雕刻而成,造型如同翻開的書,中間鏤空處呈現“H”字樣,正面鐫刻著 “洪镕捐書紀念” 的字樣,象征著洪镕先生的藏書成就和對家鄉無私奉獻的情懷。根據記載,我們了解到1961年5月,洪镕將自己畢生珍藏的14000多冊古籍無償捐給家鄉蕪湖。
圖為洪镕捐書紀念基石
進入館內,可以看到館內設有阿英、王瑩、洪镕等名人陳列室,收集陳列著阿英、王瑩、洪镕等名人的藏書、手稿、文物等萬余件,重點展示了阿英、王瑩、洪镕的生平事跡。按照開設陳列區的時間先后順序,首先實踐隊員來到了阿英陳列室。阿英是現代著名的文學家、戲劇家、文學史家和藏書家,展區陳列了阿英先生生前藏書 12930余冊,其中古籍線裝本8000冊,阿英的手稿、戲劇照片及早年主編的《蒼茫》雜志等實物共數百余件,生動的展現了他求學、工作和革命的歷程。然后實踐隊員來到了洪镕陳列室。洪镕是我國近代著名的高等工業教育家。展區收集洪先生捐贈的14157冊書籍,大多為前清石印本、精刻本,其中包括珍貴的明朝萬歷刻本,以及書畫、故宮月刊、漢唐碑貼等。在觀看洪先生的事跡時,可以很明顯的發現洪先生始終把拯救祖國和人民當作自己的使命,他著眼于“尚實”“求真”,重視教育與人才,即便歷經艱辛也從未放棄,這種擔當可以激勵著我們在困難面前勇敢前行。最后是王瑩陳列室。王瑩是中國戲劇和電影表演藝術家、作家,展區陳列了王瑩的照片、手稿、抗日戰爭的遺物等。她通過電影鼓舞了人心,宣傳了共產黨主張,揭露了國民黨的狡詐和日軍的暴虐,她是一個偉大的人。實踐隊員在參觀時認真觀看這些名人的相關介紹,仔細聆聽現場講解。
圖為實踐隊員觀看資料照片
此次實踐活動,是對青年一代進行愛國教育和精神洗禮的有效途徑,通過此次參觀安徽文化名人藏館的活動,實踐隊員近距離的接觸到了那些名人留下的文獻,有助于深化實踐隊員對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通過深入了解名人的事跡,實踐隊員更深切地明白了作為新時代青年所肩負的使命和責任,強化了實踐隊員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同時,為實踐隊員將來投身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