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弘揚新時代青年志愿服務精神,2025年7月5日至12日,成都外國語學院青年志愿者協會“鶴鳴山水·筆繪鄉情”暑期社會實踐團隊赴成都市大邑縣鶴鳴鎮大坪村,開展了為期8天的主題宣傳墻繪活動,以藝術創作助力當地文旅發展與文明建設。
實地勘查定方向,克服萬難繪新景
本次實踐活動以“藝術賦能鄉村建設”為核心主題,在黨支部書記及老師的指導下,團隊成員進行了現場勘查,并通過會議討論,根據當地的發展需求,最終確定以“誠信經營”和“旅游打卡”為兩大創作主題,選定兩條主要道路的墻體作為藝術創作的平臺。
繪制過程中遭遇的突發暴雨帶來了不小挑戰:未干透的墻繪被雨水沖刷,雨停后墻面返潮又影響顏料附著。對此,團隊采取重新打磨墻面的措施,以保障創作順利推進。“為確保墻繪質量,團隊反復調試顏料,多次涂色補色,這個過程讓我深刻體會到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協作精神。盡管工作忙碌,卻也切實感受到了充實與快樂。”團隊成員沈凡堰表示。盡管因此額外增加了數小時的工作量,但當看到完整呈現的圖案時,所有成員都認為這份付出十分值得。
圖為實踐團隊開會照片(實踐團隊供圖)
誠信墻繪樹新風,傳統智慧融鄉土
為樹立商業新風尚,助推鄉村文明建設。團隊以“誠信乃立身之本,商業之興盛永續”為主題,將中國傳統水墨畫風格與標語巧妙融合,設計了“誠信經營墻”墻繪作品,直觀地呈現了誠信經營的規范要求。設計中融入了當地的標志性元素“霧山”,并輔以《論語·顏淵》中的經典語句,既美化了鄉村環境,又強化了商戶的商業道德意識。
圖為“誠信經營墻”成品圖展示(實踐團隊供圖)
旅游墻繪添活力,打卡新景引客來
展地域風情,助文旅融合。團隊在“旅游打卡墻”墻繪的設計中,以當地特色風光和游玩項目為主體設計,輔以“梅李大坪”標志性LOGO,并融入了青梅、李子等特色農產品元素,打造出獨屬于大坪村的標志性風景線。墻繪特設了“打卡拍照區”,旨在吸引游客駐足留影并鼓勵他們分享,從而成為當地新媒體推廣的亮點。
圖為“旅游打卡墻”成品圖展示(實踐團隊供圖)
青春力量繪振興,雙向成長共收獲
“作為本次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帶隊隊長,我深感榮幸能帶領團隊深入大邑縣鶴鳴鎮大坪村開展實踐工作。當地干部與群眾的鼎力支持,讓我們真切體會到基層的溫暖與力量。大坪村山清水秀,梅李成林,‘梅李之鄉’的美譽名副其實。此次實踐讓我們收獲頗豐,也誠摯邀請更多人走進大坪村,親身感受這里的獨特魅力。”實踐團隊隊長趙雪坦言。
圖為實踐團隊合影(實踐團隊供圖)
青春的腳步踏遍鄉野沃土,實踐的成效滋養文化根基。本次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充分體現了美育與德育相結合的實踐理念。在實踐活動中,團隊成員深刻認識到藝術服務社會的價值,發揮專業技能回饋鄉村,錘煉堅韌不拔、協作共進的品質,生動詮釋了“青春是我們的名片,服務是我們的志愿”的青年志愿者協會宗旨,展現了成都外國語學院學子的青春活力與責任擔當。(通訊員 劉佳穎 蘭雅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