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安徽科技學院動物科學學院“鱷韻涇川,‘揚’夢興鄉”實踐團走進安徽省宣城市涇縣昌橋鄉泉水村,與涇縣揚子鱷保護站的工作人員以及葉師傅一起深入了解當地揚子鱷保護實況。
與工作人員合影 揚子鱷是中國特有的小型鱷類,揚子鱷在地球上生活了兩億年,至今還能找到早先恐龍等爬行動物的特征,被成為“活化石”,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因此,保護區的建立具有重大意義。

采訪葉師傅圖片
葉師傅的眼睛對揚子鱷十分敏感,能快速觀察到浮出水面的揚子鱷。葉師傅向我們簡單介紹了他的主要工作、當地揚子鱷的狀況還向我們描述了如何徒手抓住揚子鱷。

村民拍打水面吸引揚子鱷
揚子鱷與當地村民的相處十分和諧,采訪當地村民后得知用鐵鍬拍打水面會吸引揚子鱷,他們有時也會用肉皮進行投喂。


與揚子鱷互動圖片
泉水村實行稻鴨共生的生態種植模式,不僅讓農田告別了農藥和化學肥料的污染,更為揚子鱷創造了純凈、安全的棲息環境,既守護了生態環境又提升了稻米品質。

稻鴨共生
此外我們團隊還前往了安徽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涇縣保護站進行了參觀。

保護站圖片
此次“三下鄉”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社會實踐,更是一次對中國特有的野生保護動物的宣傳,希望揚子鱷保護可以受到更廣泛的關注、讓揚子鱷為更多的人所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