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國家低空經濟發展戰略,探究無人機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現狀與發展潛力,6月27日,商丘工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阡陌云翼實踐隊開展了2025年暑期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第二站-虞城縣李老家鄉,通過實地走訪、深入訪談,挖掘農業科技轉型的基層實踐與發展訴求。

由陳彤和劉超兩位老師帶領8名大學生先后奔赴虞城縣李老家鄉附近村莊,與當地農戶、農業從業者展開面對面交流。在虞城縣李老家鄉蒯莊村,崔明超老先生熱情接待了調研團隊。他詳細介紹了村莊整體農業情況,提到無人機噴灑農藥已小規模應用,這種新型作業模式不僅大幅降低人力成本,還憑借精準噴灑技術顯著提升病蟲害防治效果。此外,崔老先生還分享了當地以小麥、玉米等傳統作物為主,兼種蔬菜、瓜果等經濟作物的種植結構,展現出科技與傳統農業融合發展的生動圖景。
在李老家鄉,團隊圍繞“家庭種植作物類型”“種植面積”“無人機使用情況”及“對無人機農業的看法”等核心問題,與農戶展開深入訪談。不少農戶表示,自家主要種植小麥和玉米,面積從幾畝到數十畝不等。部分嘗鮮無人機作業的農戶對其高效便捷的特性贊不絕口,直言“過去全家勞作數日的打藥任務,無人機幾小時就能完成”;但也有農戶反映,設備購置成本高、操作技術門檻大等問題,成為推廣無人機農業的現實阻礙。
通過此次調研,實踐團隊不僅系統收集了當地無人機農業應用的一手數據,更直觀感受到科技賦能農業發展的顯著成效與現實挑戰。調研發現,無人機在提升農業生產效率、降低人力成本方面優勢明顯,但在技術普及、服務配套等環節仍需進一步完善。團隊成員表示,后續將對調研數據進行深度分析,形成高質量調研報告,為推動無人機農業在商丘市的普及應用、助力低空經濟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建言獻策。此次實踐活動,也讓青年學子走出課堂,在鄉村田野中深化對專業知識的理解,以實際行動踐行服務社會的責任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