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8日,華中農業大學食品科學技術學院赴井岡山暑期社會實踐團在井岡山這片紅色熱土上以“現場教學+實踐體驗”的方式開啟了一場跨越時空的精神對話。從晨露未晞到暮色初合,革命歷史的厚重與自然山水的靈秀交織,淬煉出信仰的堅定光芒。
初心集結,對話先烈 朝陽初綻,中心廣場上,實踐隊員們與先烈后代老同志并肩而立,快門定格的瞬間,正是對革命先輩的崇高致敬,同時拉開了全天紅色教育的序幕。
“能與先烈后代同框,仿佛握住了那段紅色歷史的溫度。”實踐隊員公共管理學院行管2302班崔科凡感慨道。

實踐團成員與趙進軍女士合影留念 崔科凡攝
追思英烈,觸摸信仰 在小井紅軍醫院舊址紀念館中,龔文慧老師的講解,將時光拉回1928年:張子清師長把寶貴的食鹽留給重傷員,自己卻因傷口感染壯烈犧牲;醫護人員用竹材制成鑷子、用石灰水為傷口消毒……泛黃的藥材、簡陋的病床,無聲訴說著艱苦奮斗攻難關的熱血篇章,讓繼承優良傳統真正成為可觸可感的精神傳承。

實踐團成員參觀小井紅軍醫院 崔科凡攝

實踐團成員在小井紅軍醫院參觀學習 尤淇攝
在小井烈士墓前,實踐隊員們靜默肅立。
“生為人民生的偉大,死于革命死得光榮”,范楊淋老師講述陳毅安烈士與李志強同志的革命故事,讓松柏林間的紀念碑更顯厚重:陳毅安烈士在戰場寫下53封情書,卻在婚后1個月為革命捐軀;李志強守著“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的誓言,苦等22年才知愛人已犧牲……在感人至深的講述中,“對黨絕對忠誠”的信仰,化作直抵人心的力量。

實踐團成員在小井烈士墓前默哀 吳丹洋攝
稻草中的革命密碼 下午,在沈柏羽老師的課堂上,稻草在實踐隊員們的指尖翻轉、編織。從搓草繩的生澀到編鞋底的專注,學員們親手制作紅軍草鞋,深刻體會當年紅軍戰士們雙腳走天下的艱辛。
“一根稻草看似脆弱,擰成繩卻能承重千斤,這就是團結的力量!”實踐隊員食品科學技術學院食安2303班周嘉欣的感悟,映照出本次課堂體悟革命艱辛的教學初心。

實踐團成員體驗編紅軍草鞋 尤淇攝
大局觀里的革命智慧 在茨坪革命舊址群,謝珍志老師帶領實踐隊員們解密顧全大局敢擔當的歷史密碼:紅軍在物資匱乏時依舊“官兵平等”,在困境中堅持謀劃“武裝割據”……舊址里的油燈、地圖,將這種胸懷國之大者,勇于攻堅克難的精神,具象為可學可悟的行動指南。

實踐團成員在茨坪鎮革命群舊址 尤淇攝
精神續航,使命在肩 暮色中,活動落下帷幕,但紅色基因的傳承從未止步。實踐隊員們紛紛表示,井岡山之行不僅是歷史的回溯,更是精神的淬火。從張子清師長的奉獻到陳毅安烈士的信仰,從草鞋的溫度到舊址的精神,每一段體驗都在叩問我們的初心:新時代的奮斗者,應當將“井岡山精神”融入血脈,在新時代書寫新的擔當篇章。
這場紅色教育,是一次靈魂的洗禮,更是一場行動的動員。當歷史的回響與時代的脈搏同頻共振之時,信仰的種子,正在每一位實踐隊員心中蓬勃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