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學院學子三下鄉:溯淮軍文化,繪凈灘新貌 為深入挖掘巢湖姥山島地區的淮軍文化內涵,探索其與生態保護協同發展的路徑,近日,巢湖學院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組建的實踐團隊,奔赴巢湖姥山島開展以“溯淮軍文化,繪凈灘新貌”為主題的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

圖為團隊合照。通訊員 張燦 供圖
實踐團隊首次來到姥山島的昭忠祠。這座坐落于湖島之上的祠堂,是紀念淮軍水師陣亡將士的重要場所,青磚黛瓦間沉淀著百年淮軍與巢湖的深厚聯結。祠內,泛黃的水師營制圖譜、銹跡斑斑的戰船模型、將士們用過的刀劍與信札整齊陳列,無聲訴說著淮軍水師在巢湖練兵、抵御外侮的歷史。講解員介紹,當年李鴻章在巢湖一帶招募鄉勇組建淮軍水師,姥山島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成為重要練兵場,水師將士們以島為營、以湖為陣,留下了“保家衛湖”的壯烈故事。隊員們駐足凝視一件件文物,在“忠勇”“守土”等題字匾額前久久佇立,深刻感受到淮軍文化中蘊含的家國情懷與擔當精神。

圖為昭忠祠游客講解。通訊員 施心雨 供圖
團隊沿著姥山島的湖岸線開展實地調研。行走在灘涂邊,隊員們發現部分區域存在垃圾散落、植被破壞等問題,與島上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秀美的湖光山色形成反差。他們一邊記錄生態現狀,一邊與當地居民交流,得知隨著游客增多,岸灘生態保護壓力漸增,而現有宣傳引導和清理措施尚不完善。
針對這一情況,團隊將淮軍文化中的“守土護民”精神與生態保護理念相結合,策劃了“凈灘護島”行動。隊員們帶著垃圾袋、夾子等工具,沿湖岸開展垃圾清理。在清理過程中,他們還對可回收垃圾進行分類。

圖為環保行動。通訊員 王磊 供圖
此次實踐活動,隊員們既追溯了淮軍文化的精神根脈,又用實際行動為姥山島的生態保護貢獻力量。他們將歷史文化中的精神內核轉化為當代實踐的動力,讓“溯文化”與“繪新貌”相互賦能。相信在這樣的努力下,姥山島將實現文化傳承與生態保護的雙向發展,讓淮軍精神在新時代煥發生機,讓巢湖灘涂重現潔凈秀美。

圖為隊員和當地居民交流。通訊員 王磊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