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李涵 龐雅媛 黃璟珺)
當百年越劇遇上Z世代青年,傳統藝術如何跨越代際斷層煥發新生?2025年6月29日至7月2日,“越脈相承”蘭州大學越劇調研團隊奔赴杭州,踏上了一段意義非凡的旅程。通過深度訪談、實地調研、沉浸體驗等豐富多彩的形式,走進浙江大學、浙江小百花越劇院等5所文化陣地,不僅記錄了越劇守正創新的時代答卷,更讓青春力量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注入活力。
越劇傳承:在代際斷層中尋找新聲
6月29日-30日,調研團隊走進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對兩位不同專業背景學子——人文學科的張夢如與工科的金琦進行了訪談,聆聽她們與越劇的“不解之緣”,揭示傳統戲曲在年輕群體中傳播的現狀與挑戰。此次學生訪談,不僅清晰呈現了百年越劇在當代面臨的挑戰,更有機會探尋越劇這門古老藝術在新時代煥發生機的可能路徑。
圖1:團隊成員與金琦同學合影
同時,為促進高校間越劇文化的交流互鑒,共同探索傳統戲曲在新時代的傳承與發展,團隊與浙江大學越劇社進行了一場充滿越韻的文化交流活動。在活動中,越劇社社長鄭開心同學詳細介紹了浙大越劇社十年以來的發展歷程和“四大品牌活動”,還帶領團隊近距離接觸社團精美的越劇服裝和道具,體驗越劇水秀功法和花槍技巧,并且即興教唱了經典越劇《山河戀·送信》片段,讓團隊成員親身感受到了越劇藝術的獨特魅力。在訪談過程中,鄭社長也強調在“守正創新”理念下,如何吸引更多年輕人走進并愛上越劇的問題。
圖2:團隊成員在浙江大學越劇社活動室體驗水袖功法
此次浙江大學之行,不僅加深了團隊對高校越劇社團運作模式的理解,更搭建起兩校青年學子以越劇為紐帶的友誼橋梁。正如鄭開心社長所言,希望與更多高校攜手,“一起宣傳越劇這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它在數字時代下能夠創新發展,煥發新的生命力!”
圖3:團隊成員與浙江大學越劇社社長鄭開心在求是大講堂前合影
劇團破局:守正創新的雙軌實踐
夏日的西湖河畔,絲竹悠揚,水袖翩躚。6月30日下午,實踐團隊踏入黃龍(杭)越劇團,開啟了一場沉浸式的越劇尋根之旅。在演出后臺,團隊與蔡婕團長進行了深度對話,她不僅講述了劇團365天駐場演出的故事,更透露了劇團肩負杭劇復興的使命。同為訪談對象的優秀越劇演員余玉嬋老師,則分享了擁抱新媒體的故事。從下載抖音,到成為“線上越劇推廣先鋒”,她利用新媒體平臺讓《梁!贰都t樓夢》等經典唱段進入尋常百姓家,尤其在疫情期間,為無數戲迷送去慰藉。“慢慢做,有付出就有收獲”,是她對年輕傳承者的殷切寄語。
圖4:團隊成員在后臺與蔡婕團長合影
在訪談間隙,團隊成員不僅觀看了劇團精心準備的演出,還與臺下老戲迷們交談越劇的故事與發放調研問卷,深入了解了越劇在當代的傳播與接受情況。一位老戲迷形容道“越劇就是我的精神食糧”。
圖5:余玉嬋老師表演《賣油郎與花魁女·鐘情》現場
圖6:團隊成員和觀眾交流
從西湖邊的演出戲臺到千萬點擊的短視頻,黃龍(杭)越劇團展示了傳統戲曲在當代的韌性生長。傳統并非靜默的遺產,它在舞臺光影中流轉,在云端音符間躍動,更在代代觀演者的目光與心田間綿延。
根脈新生:傳統藝術的當代表達
7月1日上午,為感受傳統藝術的當代表達,實踐團隊來到了杭州越劇院。從杭州越劇院的排練室,到近距離觀看青年越劇演員、越美中華金藝獎獲得者溫珊珊表演《心比天高·焚書》唱段,團隊成員深深感悟到“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藝術堅守。在訪談過程中,朱健健老師和曾潔老師均認為,越劇創新應當是一種“守正創新”。未來,劇團將繼續以“行當齊全、流派紛呈”為方向進行發展。
圖7:團隊隊長潘佳怡與朱健健老師訪談
圖8:團隊成員與杭州越劇院朱健健老師和曾潔老師合影
7月2日上午,團隊的杭州之行迎來了最后一站——浙江小百花越劇院。懷著對江南戲曲明珠的敬仰與探索其時代脈搏的熱情,隊員們踏入劇院大門,與老師們共同觸摸越劇與時代同頻的脈搏。步入越劇院的辦公區,便感受到了日常藝術創作的濃厚氛圍;踏入越劇院展覽館,一件件精美的戲服、一件件珍貴的飾品、一幅幅定格榮耀的照片,仿佛無聲地訴說著浙江越劇的輝煌歷程,深刻展示了其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深厚底蘊。參觀結束后,團隊對章烈琴老師進行了訪談。“小百花”的芬芳,不僅綻放在舞臺,也浸潤著每一位走近它、理解它的年輕心靈,預示著這朵江南藝術之花將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華。
圖9:章烈琴老師帶領團隊成員參觀浙江小百花越劇院展覽館
圖10:團隊成員與浙江小百花越劇院老師合影
青春接力:文化傳承的使命擔當
4天行程,2000公里奔赴,這支由00后組成的調研團隊用腳步丈量越劇傳承之路。團隊隊長潘佳怡表示:“從高校斷層到劇團破局,我們看見了代際接力可能”。目前團隊已攜萬余字訪談錄、百余份調研問卷奔赴紹興,繼續探尋古老藝術在新時代的綻放路徑。越韻長流,青春接力,這場跨越千里的文化尋根,正為非遺活態傳承寫下年輕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