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紙傘有著千年的歷史,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工藝品,寄托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一竹一紙一桐油,半生半世半浮華。”7月13日,東方語學院“尋韻昌州古郡,煥新永川鄉脈”實踐團,拜訪松溉古鎮的非遺傳承人羅鈔和涂疆蜀,通過與非遺傳承人對話,了解油紙傘的制作、精神文化與傳承故事。
(圖為松溉古鎮手工油紙傘圖片)
民間有諺語:工序七十二道半,搬進搬出不肖算。老板娘涂疆蜀向實踐團介紹了做傘需要的準備工作,選竹、做骨架、上傘面、繪花、上油的工序,油紙傘制作的相關工藝,油紙傘使用方法,以及油紙傘的保養事項。其中,油紙傘的制作原材料全部取材于天然,并且通過涂抹桐油,達到防水防霉的效果,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被稱為“中國活化石”。
(圖為松溉古鎮手工油紙傘制作間裝飾圖片)
在拜訪過程中,老板娘引入《白蛇傳》的傳統故事,許仙與白娘子的邂逅,便是在一把油紙傘下展開的浪漫故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油紙傘不只有是愛情的精神符號和尋常百姓出行必備的物品,還會出現在每個中國人一生中最重要場合,承載著其他豐富的文化寓意。比如,按照中國傳統習俗,女子出嫁要執一把正紅油紙傘,“紙’與‘子’諧音,所以又包含對早生貴子的期盼。圓形象征著團圓和諧,圍線像是家人團聚在圓桌上,而和家人們在一起就是幸福向往的生活。
(圖為松溉古鎮手工油紙傘內部圖片)
油紙傘傳承人羅鈔,從小跟隨爺爺和爸爸學習手工藝。2017年,羅鈔回到松溉古鎮,將祖輩傳下來的油紙傘手藝帶回了家鄉。與妻子涂疆蜀,一人編繩一人作畫,夫妻搭配共同制作油紙傘。羅鈔作為一名非遺傳承者,在認真完成大學美術學習的同時,他將課程知識應用到油紙傘繪畫中,他在堅守傳統工藝的基礎上,融入現代審美理念和松溉地域特色,制作出的油紙傘別具一格,獲得2018年永川區第四屆創新創業節“高新杯”雙創大賽“優秀獎”與永川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油紙傘)代表性傳承人的榮譽。
(圖為“高新杯”雙創大賽“優秀獎”圖片)
古韻今風,一傘傳承。一抹油紙,綻放東方韻味。老板娘提到現如今國潮盛行,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熱愛漢服,并逐步了解并使用油紙傘。與此同時,也帶來一些挑戰,要素堆砌,產品同質化,一些企業急功近利,在提升產品質量“下功夫”。想要真正不埋沒中華優秀傳統技藝,在傳承同時也應該將質量傳下去,用心守護千年技藝。
(圖為指導老師厲昌曉與涂疆蜀合影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