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重要賀信及相關重要精神的重要時刻,我們深刻領會其中蘊含的精神實質和重大意義。這不僅為我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更激勵著我們從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 因此,我們成立了愛國主義實踐小組,旨在了解愛國事跡、學習先進愛國理念、傳承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讓愛國主義教育蓬勃發展。
視頻:愛國主義教育講解團合集
建筑工程學院“愛國主義實踐隊”是一支充滿活力與熱情的團隊。隊員們來自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懷揣著對愛國主義精神的敬仰與傳承的使命感。通過實地考察抗戰與解放時期的建筑遺跡、歷史場館等,深入挖掘背后的愛國故事與精神內涵。不僅如此,實踐隊還會開展一系列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如紅色建筑模型制作、愛國主題講座等,以創新的方式將愛國主義精神傳播給更多人。在實踐過程中,隊員們用專業知識和人文情懷,詮釋著對祖國的熱愛與擔當,成為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先鋒力量。
圖:“愛國主義實踐隊”宣傳團合影
建筑工程學院“愛國主義實踐隊”宣講團赴東北烈士紀念館,在紀念館里組織小型互動分享,結合自己團隊之前走訪抗聯遺址的經歷,和大家聊“現在的我們該怎么傳承這份精神”。還會用隨身攜帶的簡易工具,幫忙整理館內展陳的微小細節(比如加固松動的展板、調整說明牌角度),用建筑人的細心守護這份紅色記憶,做“紅色傳承人”。
圖:“愛國主義實踐隊”宣傳團在東北烈士紀念館前合影。
拍攝紀念館里的烈士事跡和建筑細節,制作成短視頻或圖文素材,配上團隊的感悟,分享到校園和社交平臺,讓沒去過紀念館的人也能感受到這里的紅色力量,呼吁更多人了解東北烈士的英勇歷史。進行記錄與傳播。
圖:車思銳(中)講解愛國人士生平事跡。
圖:張廣璐了解愛國將領“趙尚志”,學習其愛國情懷。
圖:高英奇認識學習寧死不屈的兒童團團長“謝榮策”
圖:田軒政(左)、鄧鳳斌(中)、高英奇(右)通過智能AI同紅軍小戰士學習愛國歷史。
在紀念館里,館內的每一件文物都在訴說著抗爭的故事:東北抗日聯軍在零下三四十攝氏度的嚴寒中,穿著單衣作戰;八女投江的壯舉,展現了中華民族寧死不屈的氣節;無數無
圖:田軒政(左)勾佳明(中)張廣璐(右)宣誓。
名英雄用鮮血染紅了東北的土地……十四年浴血奮戰,東北人民用犧牲換來了勝利的曙光,為全國抗日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我們既是歷史的“講述者”,也是紅色精神的“體驗者”和“傳播者”,用真誠和專業,讓烈士故事更鮮活,讓紅色記憶更深入人心。
圖:“愛國主義實踐隊”宣傳團留言。
愛國主義教育是凝聚民族精神的根基工程,需以歷史為鏡、以文化為脈、以實踐為橋。回溯歷史長河,從屈原投江明志到革命先烈浴血奮戰,先輩們的愛國壯舉是最生動的教材,讓人們在歲月滄桑中讀懂家國不易。學習傳承愛國主義精神讓我們能夠凝聚民族力量、激發責任擔當、筑牢精神根基、照亮我們前進的方向。
朋友們,歷史不會忘記英雄,人民不會忘記英雄。今天的我們,站在和平年代的陽光下,更應銘記這段苦難而輝煌的歷史。英烈們用生命守護的土地,如今已是高樓林立、生機勃勃;他們憧憬的民族復興,正在我們手中變為現實。
讓我們把對英烈的緬懷,化為奮進的力量。在工作中履職盡責,在生活中傳承美德,用實際行動告慰先烈:這盛世,如您所愿!讓我們以英烈為榜樣,將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融入血脈,在新時代的征程上續寫新的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