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破解跨學段教師適配難題,推動教育資源精準流動,湖州師范學院人文學院組建“‘學段貫通師資智配’——跨學段教師動態適配實踐團”,實踐團于7月3日至7月17日前往浙江省杭州市、溫州市、湖州市、寧波市、嘉興市、紹興市、金華市、衢州市,河南省鄭州市,江西省景德鎮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一師阿拉爾市四個省份進行實踐,以教育銜接為切入點,深入探究跨學段教師教學勝任力困境及破局之策。
精心籌備筑基,啟程教育調研之途
實踐團以“學段貫通、師資智配”為核心目標,前期從專業背景、調研經驗等維度選拔成員,組建了一支兼具理論素養與實踐能力的團隊。成員們共同打磨調研提綱,結合不同學段教育特點屢次更新問卷內容,為調研的科學性奠定基礎。團隊實踐覆蓋浙江省、河南省、江西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四個省份,聚焦十余個區縣的二十余所學校,形成了清晰的調研路線圖。出發前,實踐團召開集體會議,對調研流程、分工協作及注意事項進行詳細部署,確保活動有序開展。
(圖為實踐團召開小組會議,張語芮 攝)
深入一線探情,傾聽跨學段教師之音
暑期熱浪中,實踐團成員分赴各地學校,開啟了為期半個月的調研。各地區小分隊深入校園,與三十余位跨學段教師展開面對面訪談。在訪談中,教師們坦誠分享了跨學段教學的“水土不服”:擅長進行低年級習慣培養的小學教師,面對青春期初中生的叛逆時,教學方法難以適配;深耕高考考點的高中教師轉型指導初中教學時,對學情把握出現偏差,甚至多年積累的教學經驗反而成為束縛……。這些困境不僅阻礙了教師的專業成長,更影響了教育銜接的順暢度。實踐團成員認真記錄教師心聲,用鏡頭捕捉訪談現場的真實瞬間,為后續分析積累了豐富的第一手資料。
(圖為實踐團成員與跨學段教師進行交談,周晏冰 攝)

(圖為實踐團成員與跨學段教師進行交談,婁詩琪 攝)
多維探索尋策,凝聚破局攻堅之力
調研過程中,實踐團結合訪談內容與問卷數據,深入剖析跨學段教學勝任力困境的成因,并針對性地探尋解決方案。從教師層面,建議主動構建知識縱向圖譜,精準把握不同學段學情;從學校層面,提出搭建跨學段教研平臺,定制差異化考核機制;從社會與政府層面,呼吁完善政策保障體系,編寫跨學段教學指導叢書。通過多方協作,推動跨學段教學從“水土不服”向“游刃有余”轉變。
(圖為實踐團成員與跨學段教師進行交談,嚴景怡 攝)
展望未來謀篇,繪就教育銜接之景
實踐團成員表示,此次調研讓他們深刻認識到,學段的疆界不應成為教育長河的阻礙。未來,團隊將繼續整理分析調研資料,形成詳實的調研報告,為減少教師結構性過剩、實現教育資源優化配置提供參考。期待通過各方努力,讓小學習慣培養為初中自主學習奠基,將初中思維引導為高中深度探究鋪路,讓跨學段教學的“課標差異”轉化為“梯度設計”,“學情盲區”成為教師研修的“必修課題”,最終實現各學段教育質量的整體提升,為學生全面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圖為實踐團部分成員于湖州師范學院人文學院前合影,張語芮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