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0日,西南大學教育學部“育見·綦江”研究生暑期社會實踐團隊走進重慶市綦江區某社區,為當地兒童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科學主題教育課。本次活動旨在激發鄉村兒童科學興趣,助力鄉村兒童科學素養提升,并以“小偵探查指紋”趣味實驗為載體,通過互動式教學引導孩子們感受科學魅力,在動手實踐中播撒求知火種。
趣味實驗引爆課堂,科學原理融入生活
活動伊始,實踐隊員以“看不見的指紋”為切入點,向孩子們拋出問題:“我們每天都在接觸各種東西,但你知道自己的指紋會留下痕跡嗎?”隨后,團隊成員展示了“小偵探查指紋”實驗的準備材料:A4紙若干、棉簽若干、碘伏、玻璃杯或一次性透明杯子以及吹風機。孩子們好奇地圍過來,期待著即將發生的奇妙變化。
(實踐隊員講解實驗操作步驟)
在實驗演示環節,實踐隊員首先指導孩子們在A4紙上按壓手指,隨后將碘伏倒入杯子,并用棉簽將碘伏涂勻整個杯壁。接著,將杯子倒立在按壓手指的A4紙上,用吹風機加熱杯子。不一會兒,孩子們驚奇地發現,原本空白的紙上逐漸顯現出了清晰的指紋。孩子們紛紛驚嘆:“哇!我們的指紋真的能顯示出來!”“這太神奇了!”

(實踐隊員演示實驗操作步驟)
在孩子們沉浸于科學實驗帶來的驚喜時,實踐隊員巧妙地結合實驗現象,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了背后的科學原理。原來,人的手指上總含有油脂、礦物油和汗水等有機溶劑。當用手指往紙上按的時候,指紋上的油脂、礦物油和汗水就會留在紙上,只是人的眼睛看不出來罷了。碘伏在被吹風機加熱時能夠變成蒸汽,而碘蒸汽易溶于有機溶劑。當碘蒸汽上升遇到這些有機溶劑時,就會溶解其中,發生反應形成可見的色素,因此指紋也就顯示出來了。

(實踐隊員與孩子合作進行實驗)
通過“觀察—實踐—聯想”的教學設計,原本抽象的科學知識被轉化為可觸可感的實際體驗。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逐步揭開了科學的神秘面紗。
“科學+”延伸課堂,助力鄉村教育賦能
除精彩的實驗環節外,實踐團隊還精心設計了分組實操、小組展示等互動環節,進一步拓展了科學教育的深度與廣度。在分組實操環節中,孩子們在實踐隊員的指導下,親自動手操作實驗,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小組展示環節則讓孩子們有機會分享自己的實驗成果,鍛煉了他們的表達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小組展示實驗作品)
此外,實踐團隊還結合實驗內容,向孩子們強調了保護指紋信息的重要性。實踐隊員提醒孩子們:“指紋是每個人獨特的身份標識,我們要保護好自己的指紋信息,探索科學的正確使用方式,讓科學以及科學技術始終為我們的安全和幸福服務!”

(實踐隊與社區小朋友們合影)
大石壁社區黨總支副書記對此次活動高度評價:“西南大學教育學部實踐團隊不僅帶來了科學知識,更極大地拓寬了孩子們的視野。這樣的科學實踐課是對鄉村教育的有益補充。”據悉,西南大學教育學部實踐團隊此次社會實踐活動以自我保護教育、安全教育、美育教育等為主題,開展一系列活動,充分發揮自身專業優勢,為鄉村振興注入教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