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上午9時,山東大學(威海)“益”程山水調研團一行抵達菏澤市東明縣城關鎮郝寨行政村,正式開啟以“公益力量賦能鄉村振興”為主題的社會實踐調研活動。調研團成員郭昕妍、郝寨村黨支部書記羅昌豪以及部分村民代表共同參與了本次調研活動。
在聚焦“公益慈善事業如何精準賦能鄉村振興”的專題座談會上,調研團成員與羅昌豪書記展開深入交流,旨在通過互動探討、志愿行動等環節,為鄉村發展注入青春力量。羅書記結合郝寨村的發展實踐,重點分享了多項公益實踐案例:民生服務方面,村兩委牽頭,組織志愿者為村敬老院老人提供理發、陪伴等關懷服務,切實提升孤寡老人生活質量;并針對留守兒童,開展心理關懷和課業輔導,守護兒童健康成長;在三夏農忙時,也會組織黨員和熱心村民成立幫扶隊,為困難戶搶收小麥,解決其燃眉之急。鄉風文明與凝聚力建設方面,村兩委通過精心策劃和組織貼近民生的公益項目,提升村民參與感和凝聚力。例如,修繕并活用村文化廣場,使其成為村民跳廣場舞、下棋、聊天的日常聚集地,無形中增強了社區歸屬感。黨員在公益活動中始終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如帶頭參與修路、水管搶修、搶收幫扶等,有效帶動了村民參與。資源整合方面,公益活動資金主要來源于村集體收入,同時積極爭取政府支持并吸納社會捐贈,資金優先用于幫扶弱勢群體(孤寡老人、留守兒童、低保五保戶等)、改善生態環境以及應急保障。
調研團成員也圍繞“公益資源如何更精準對接鄉村‘最后一公里需求’”“如何提升村民在公益活動參與度”“如何提升志愿服務的專業化水平以應對人才外流挑戰”等關鍵問題,與羅書記進行了深入探討并詳細記錄下郝寨村在利用公益力量改善民生福祉、提升村民幸福感、培育鄉風文明、增強社區凝聚力等方面的寶貴實踐經驗。
實踐期間,調研團成員還積極化身“文明使者”,在郝寨村內開展志愿宣導服務,耐心細致地向村民講解并發放關于“鄉村文明建設”、“暑期防溺水安全知識”、“生態環境保護”等主題的宣傳資料。成員熱情洋溢的講解和親切的交流,有效傳播了文明理念和安全常識,展現了山大學子服務基層、奉獻鄉村的真摯情懷,為營造郝寨村和諧、文明、安全的良好氛圍貢獻了青春力量。
此次郝寨之行,“益”程山水調研團深入鄉村一線,通過扎實的座談調研,深入了解了公益力量融入鄉村振興的“郝寨模式”——即以村兩委為核心,整合多方資源,聚焦“老小困”等關鍵群體和民生實事,通過黨員帶頭、貼近民生的項目設計,有效提升了村民幸福感、促進了鄉風文明、增強了社區凝聚力。同時,團隊也認識到當前面臨青年外流導致參與度受限、志愿服務專業化水平有待提升等問題與挑戰。團隊通過切實的志愿行動服務了村民所需。活動不僅為研究公益助力鄉村振興積累了極具價值的田野洞察一手資料,更讓成員們深化了對國情鄉情的認識,錘煉了服務社會的本領。此次實踐以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代青年的責任擔當,為郝寨行政村的精神文明與發展建設貢獻了山大智慧與青春能量,也為探索高校智力資源對接鄉村發展需求、助力解決基層公益實踐痛點提供了有益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