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健全家庭困難學生資助體系”的重要指示,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完善覆蓋全學段學生資助體系”的要求,廣東工業大學東隴筑夢行實踐團于7 月 15 日至 19 日,赴揭陽市惠來縣東隴鎮開展了以“資”潤未來,“貸”動隴苗為主題的國家資助政策下鄉行活動。實踐團成員與當地政府、村鎮干部密切配合,通過定點宣傳、入戶走訪及專場宣講等多元形式,將 “獎、助、貸、勤、補、免” 全方位資助政策帶到群眾身邊。
為確保國家資助政策宣傳精準覆蓋到戶,實踐團成員在赴東隴鎮前與當地政府進行了多次溝通,了解當地的需求和具體情況。通過與村鎮干部的密切合作,制定了具有針對性的宣傳方案。團隊成員在動員會上強調,必須深入基層、全面摸排,并根據不同群體的需求,靈活調整宣傳形式和內容,確保國家資助政策真正惠及到每一個經濟困難家庭。此舉不僅加強了政策的針對性,也保證了資助宣傳的多樣性和高效性。
圖為實踐團開展活動前動員與培訓
一、定點宣講深耕細作,政策普及精準到位
在東隴牌坊設立的政策宣傳點,成為宣傳國家資助政策的重要陣地。實踐團成員圍繞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申請流程、額度標準及還款機制等核心內容進行詳細講解,重點強調“無抵押擔保”和“利息優惠”等政策優勢。
針對準大學生群體,實踐團現場提供實操指導,通過設備演示,幫助學生們熟悉國家開發銀行助學貸款學生系統注冊流程,協助完成信息填報、材料上傳等關鍵環節,確保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暢通。同時,實踐團還為到場群眾發放了國家資助政策手冊,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國家資助政策的具體內容,有效擴大了政策的知曉度。
圖為實踐團成員給群眾提供實操指導

圖為實踐團成員為群眾講解資助流程

圖為實踐團成員為群眾發放物資
二、入戶走訪心系家長,靶向幫扶暖人心田
在村干部方秋賢的帶領下,實踐團深入各家各戶開展訪談,精準化解教育焦慮。對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家庭,實踐團用方言細致講解,讓初二學生家長握緊的眉頭逐漸舒展;對于初高中銜接關鍵期,實踐團向初三畢業生家庭進行專項解讀,明晰了"免學雜費+國家助學金"的雙重保障;尤為典型的是多子女的高等教育家庭,通過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的免抵押、財政貼息等政策解析,徹底扭轉了他們對"貸款等于負債"的認知偏差;而對于中職教育家庭,則通過“高職勵志獎學金+技能提升補貼”的政策分析,幫助他們明確未來發展方向。通過發放調研問卷和開展深度訪談,實踐團詳細了解了各個家庭對資助政策的知曉度、需求點及面臨的實際困難。
實踐團成員強調:“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聽到這句話,許多家長緊張的心情逐漸放松,反復核實政策細節后,紛紛表示信心倍增。這次覆蓋全學段的國家資助政策入戶走訪,正將國家制度的溫暖轉化為鄉村家庭真切可感的教育信心。
圖為實踐團成員進入居民家宣傳
圖為入戶過程中實踐團成員派發宣傳物資
圖為實踐團成員與村民和村干部交流
三、專場宣講消除疑惑,政策解讀深入人心
實踐團與東隴鎮政府聯合舉辦了國家資助政策專場宣講會。宣講會聚焦廣東省全學段資助體系,重點解讀高等教育階段獎助學金、生源地助學貸款(含利率優惠)及新生 “綠色通道”等核心內容,說明家庭經濟困難新生資助、入伍代償等專項政策;同步講解義務教育 “兩免一補” 和中職教育免學費等各學段適配政策,并現場演示助學貸款申請及續貸操作流程。
圖為實踐團資助大使解讀高校階段具體資助政策

圖為實踐團資助大使講解大學新生資助
現場還設置了互動問答環節,氣氛熱烈。針對許多學生、家長們關心的 “民辦高校是否可以申請助學貸款”和“中職學生具體有哪些資助渠道”等問題,實踐團成員結合政策文件與案例逐一拆解說明,進行了詳細解答。此外,實踐團為每一位提問者送上國家資助政策與助學貸款手冊,手冊中標注了申請流程與常見問題,方便隨時查閱。通過專場宣講與互動問答環節,政策內容實現從“聽懂”到“會用”的有效轉化。
圖為實踐團成員解答群眾提出的問題
四、基層訪談凝聚民意,政策落地更接地氣
活動期間,實踐團與東隴村婦聯主任、村會計方秋堅及村干部方秋賢進行了座談,聽取了基層對資助政策實施的反饋意見。東隴村婦聯主任方玉香結合自家孩子上大學的經歷,提出助學貸款手續稍顯繁瑣,尤其是對于不熟悉線上操作的家庭,簡化申請流程尤為重要;村會計方秋堅建議加強與教育局的溝通,從各學段學校入手,形成自上而下的宣傳鏈條,避免信息“斷層”;村干部方秋賢提到,雖然村民普遍通過網絡或學校了解國家資助政策與助學貸款相關訊息,但許多家庭中特別是年長家長對信息的接收存在困難,線下宣傳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圖為實踐團成員入村委會訪談村干部(左:村會計方秋堅 中:村婦聯主任方玉香 右:村干部方秋賢)
此次“資”潤未來,“貸”動隴苗國家資助政策下鄉行活動,通過 “定點宣傳 + 專場宣講 + 入戶走訪 + 調研訪談” 的立體宣傳模式,不僅收集到基層對政策實施的真實反饋與寶貴建議,更推動國家資助政策在東隴鎮實現從 “知曉” 到 “會用” 的深度轉化。廣東工業大學東隴筑夢行實踐團將以此次活動為基礎,認真梳理、分析群眾反饋意見,持續優化宣傳與服務方式,推動資助政策更精準、更高效地惠及每一個有需要的家庭,讓每一顆渴望成長的 “隴苗” 都能沐浴政策陽光,為鄉村教育發展注入持久動力。
圖為廣東工業大學東隴筑夢行實踐團合照
通訊員:何思穎 方雨
照片來源:廣東工業大學東隴筑夢行實踐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