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關愛健康協會實踐小隊奔赴金華眾邦養老機構。此行的核心任務,是執行“不倒翁”項目中對長者下肢力量的科學評估——為跌倒預防筑起一道知識的堤防。
抵達后,我迅速投入場地布置,幾張評估椅,在有限空間內規劃出清晰動線;同時握緊相機,準備捕關鍵瞬間。大家默契配合,有的細心引導老人,有的嚴謹記錄數據,評估流程十分高效。老人們大多安靜配合,一雙雙溫和眼眸深處閃爍著對我們這群年輕面孔的信任與期待。
然而溫情之下,語言的藩籬驟然橫亙眼前——老人們口中流淌的是陌生而綿軟的金華方言,仿佛隔著一道無形的墻。初始的溝通嘗試徒勞無功,我們轉而向護工求助,通過他們,我們在方言與普通話間架起橋梁。令我動容的是,老人們也努力放慢語速,耐心地配合我們。某個瞬間,當護工翻譯完我的問題,老人笑著連連點頭,用含混卻溫暖的方言回應時,我忽然覺得善意本無需言語完美傳遞。
評估任務結束后,我們移步眾邦總部參觀。目光所及之處,從社區溫馨的家庭養老支持點,到設施完備的傳統養老院,再到細致入微的居家照護系統——一條覆蓋“社區-機構-居家”的完整服務鏈清晰呈現。這環環相扣的服務圖景,不僅映照出當下養老產業發展的蓬勃潛力,更像一把鑰匙,為我們將所學知識轉化為未來照護模式洞開了一扇充滿可能的門。
歸途中翻看相機里一張張照片:老人評估時專注的神情、護工耐心翻譯的側影、大家耐心的詢問……銀發浪潮之下,今日所見的不僅是產業支撐的完善體系,更是生命暮年對尊嚴與溫度的渴求。作為健康服務管理的初行者,當專業與溫度在未來的服務中交融,方能為生命之秋鋪展一片安穩的霞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