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動車穿過薄霧,載著我們駛向金華。窗外的晨光溫柔地撫過稻田,我摩挲著包里準備好的評估表和防跌倒手冊,心里涌動著說不清的期待。當蘇孟鄉中心衛生院那幾個大字映入眼簾時,我突然意識到,我們即將面對的不僅是一次普通的社會實踐,而是一場關于生命尊嚴的溫柔守護。
活動室里,二十多位老人早已整齊地坐著。陽光透過紗窗,在他們銀白的發絲上跳躍。我注意到有位奶奶緊緊攥著助行器的把手,指節因用力而發白;前排的王爺爺雖然腰背佝僂,卻堅持挺直了脊背。當我們示范椅子操時,他們跟著節奏抬起手臂的樣子,像極了初學舞蹈的孩子,認真中帶著幾分笨拙的可愛。
在跌倒風險評估環節,我蹲下身來為張爺爺測量小腿圍。觸碰到他松弛的皮膚下那些嶙峋的骨頭時,我的手微微顫抖。這位曾經能扛百斤稻谷的老人,如今連從椅子上站起來都需要扶著桌沿。當我教他如何用“起立-行走”測試評估自己的平衡能力時,他眼中突然閃過的光亮,讓我明白了我們此次活動的溫度。
活動結束時,我們收拾著活動物資。養老院的走廊上,幾位老人還在練習著我們教的椅子操,動作緩慢卻堅定。回程的動車上,我望著窗外飛逝的風景,想起老人們學會防跌倒技巧后舒展的眉頭。這次實踐讓我明白,真正的關愛不是居高臨下的施舍,而是蹲下來,用他們需要的方式,守護那份與生俱來的尊嚴。每一個防滑墊的擺放建議,每一次平衡訓練的示范,都是在說:您的生命,值得我們溫柔以待。
